2025-2026学年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九年级(上)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小题,共 30分。 1.彩陶最早流行于中原地区,到距今 5300 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游 和辽河流域,这一现象可看出中华文明( ) A. 多元一体的特征 B. 中原地区向周边学习 C. 百花齐放的局面 D. 各地区彼此相互隔绝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社会形态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国家治理方式由分封 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促成这一时期社会转型根源的解释( ) A. 各国变法的进行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 诸侯争霸的出现 D. 周王室的衰微 3.《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 汞含量测定,其结果(如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主要表明( ) A. 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证据 B. 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 C. 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 D. 化学知识是最重要的考古证据 4.如图为出土于北魏墓葬的舞蹈图像,既有模拟鸟态的游牧民族舞蹈和服饰极富汉晋特征的汉族舞蹈,又 有穿着典型的鲜卑族服饰但动作接近汉族风格的舞蹈。这些舞蹈图像能印证当时( ) A. 舞蹈艺术成熟 B. 北方民族交融 C. 南北友好相处 D. 中外交流频繁 第 1 页,共 9 页 5.下图为唐朝时期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可用于研究唐朝时期的( ) A. 社会经济 B. 中外交往 C. 民族关系 D. 制度创新 6.人口数量变化见证了社会的变迁。如图为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数量变化图(局部),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 北朝多个政权并立 B. 对外交往日益活跃 C. 各民族交融范围广 D.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7.北宋王安石推行变法,时人黄庭坚称他为“一世之伟人”;南宋朱熹却认为他的变法之术“足以杀 人”;到了近代,梁启超又认为其变法适应了时代,为后世效仿。这表明( ) A. 历史叙述影响人物评价 B. 价值立场影响人物评价 C. 时人评价比后世更准确 D. 史料多寡限制人物评价 8.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查阅辛亥革命的原始资料,应 该查阅的是( ) A. 《新青年》 B. 《民报》 C. 《时务报》 D. 《国闻报》 9.下列时空轴用具体时间和标志性短语,呈现了党史上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开天辟地”对应的是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 2 页,共 9 页 10.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信息。由此推断出他们要论 述的观点是( ) 时间 史事 1931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年 1935 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毛泽东提出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 年 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平型关大捷 年 1940 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 1 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八 年 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百团大战。 1945 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年 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 11.某同学绘制了历史课学习的思维导图。据此判断图 A 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巩固新生政权 B. 建设社会主义 C. 稳定国际环境 D. 摧毁封建制度 12.如图所示的外交成就( ) A. 推动了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B. 促进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C. 彰显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D. 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第 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