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学期初中期中质量监测试卷 初二语文 2025.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 2.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 漫步诗中山水,心随草木生香。李白乘舟远行,赞原野之辽阔: 江入大荒 流”;王绩归隐山林,望秋色之苍茫: “树树皆秋色, ”;崔颢登楼怀古,歌草树之 清新:“晴川历历汉阳树, ③ ;苏轼贬谪他乡,赏月光之空灵: 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白居易钱塘湖踏青,爱花草之生机:“ 王维奉命出使,叹边塞之壮丽: “ ”…当你被生活喧嚣裹挟时,不 妨走进这些诗文里,让风洗净疲惫,让云舒展眉头,愉悦地踏上这场跨越千年的自然之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10分) 自然是天生的哲学家,它在zhòu()雨与晴日的轮回里,给予我们质朴的教诲()。它蜿 蜒成磅礴的河流,挥洒天地的底色,凝视生命的意义。于是,我们地迎接崭新万物,借自然 的灵感,zhāg()显生活的本色。这正如中国人对美的无尽推崇,其源头正深植于自然哲学:儒 家从自然秩序中领悟“克己复礼”的雅正之美;道家崇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真挚、朴素;国画 则以墨当色,悄()然蕴藏着中国特有的含蓄之美。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教诲( 悄( )然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zhòu雨( zhāng( )显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膛目结舌 B.筋疲力尽 C,从容不迫 D.不以为然 (4)下列填入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传承中华美学的首要任务。 B.然而,现代社会的节奏早已打破了这种古老的审美平衡。 C.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远比西方更注重形式与技巧。 D.于是,自然悄悄把美的种子,埋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 初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6页 3.下面是“山川有色,天地无声”摄影展的有关内容,请你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11分) 前言 山川有色泽而无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甲】光影定格的瞬间,自然用它最本真的语言, 写下永恒的诗篇。【乙】每一次回望、华夏底蕴都会被我们惊艳。每一棵草木,每一寸山河, 都诉说着中国人的故事。【丙】在此邀请您暂别尘嚣,步入这片无声之境。【丁】愿这些凝固 的时空片段能掀起您内心深处的波澜。 (1)摄影展前言中四句话,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摄影展分为三个展区,如果你是活动的策划人,请仿照示例,为下面两幅图片所在展区设计名 字,并说明设计理由。(4分) 展区一:万象新生(理由:定格美丽春天,感受自然韵律,展现生命与希望的蓬勃力量。) 展区二:烟火诗意(理由:捕捉市井百态中的温暖瞬间,于平凡日常里发现诗意,展现生活的美。) 展区三: (3)一位同学在摄影展第三展区看到了一张这样的老照片:一群十二至十七岁的少年,他们大多数 人穿的军服都太肥大,袖子垂到膝部,上衣几乎拖到地面。他们有红形彤的脸,闪闪发光的明 亮眼睛。假设你是摄影展解说员,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从“人物身份”“典型事迹”与 “内在精神”三个角度为同学们解说这张照片。(4分) 二、阅读与鉴赏(58分) (-)(22分) 可楼记(节选) 明高攀龙①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 龙②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日: “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③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 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日“可楼”,谓 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 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