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后,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史称( ) A.西汉 B.东汉 C.蜀汉 D.前汉 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这一年又可表述为( ) A.公元前3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 3.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是( ) A.兵力更强B.善于用人,注重收揽民心C.武器更先进D.占据了富饶的关中地区 4.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楚汉之争 5.刘邦曾说: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这说明刘邦能够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原因在于( ) A.重用人才 B.收揽民心 C.实力强大 D.法纪严明 6.《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焚书坑儒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合并郡县 7.西汉建立之初,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坐牛车。这说明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任务是( ) A.增加人口数量 B.进行土地分配 C.实现国家统一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8.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减轻农民负担 B.巩固西汉统治 C.发展农业生产 D.缓和社会矛盾 9.汉文帝时期,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汉景帝时“禁官吏贪污财物,贱买贵卖”。这一时期的统治被称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0.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推行分封 B.和亲匈奴 C.休养生息 D.版图拓展 11.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时期的统治措施不包括( ) A.减轻赋税和徭役B.废除严刑峻法 C.重视农业生产 D.削弱诸侯国势力 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初统治者采纳了这些建议,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由此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 13.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汲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要励精图治,以德化民 二、材料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一中这两块“瓦当”出现于哪个时期?有什么寓意? (2)根据材料二说出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他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文景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