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荫县两校联考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 历史试题 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 陕西蓝田人遗址出土的头盖骨化石显示,其脑容量比北京人略大,面部特征更接近现代人。这一发现主要说明蓝田人( ) A.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进化程度高于北京人 C.过着定居农耕生活 D.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2.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一枚骨针,针身光滑,针尖锋利,针眼经过打磨。这一文物可证明山顶洞人( ) A.会种植农作物 B.已掌握钻孔和磨制技术 C.会建造干栏式房屋 D.使用打制石器 3.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搜集了如下图片准备进行专题学习,图片中的考古发现共同体现的主题是( ) 原始农业生产 B.中华文明源于浙江 C.早期部落形成 D.南稻北粟格局形成 4.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其在农业以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有彩绘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河姆渡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北京人遗址 5.如图中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佐证了( ) A.中原成为政治中心 B.成熟文字出现 C.区域文化相互影响 D.国家统一完成 6. 小史同学查资料记下这些关键词的笔记“远古传说”“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人文初祖”,他选择的主题词应是( ) A.黄帝和炎帝 B.老子和庄子 C.陈胜和吴广 D.项羽和刘邦 7.小明同学给弟弟介绍夏、商、周历史,他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归类的准则应该是( ) A.他们都是王朝的建立者 B.他们都任用贤才,励精图治 C.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D.他们都体恤民情,爱民如子 8.据史料记载,“夏桀为虐政淫荒”,百姓不堪忍受;商纣“好酒淫乐”,施行酷法;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天下。这些记载揭示了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外族袭扰 B.国君昏庸残暴 C.诸侯作乱 D.自然灾害严重 9.西周社会存在严格的等级结构,下列贵族中,地位最高的是( ) A.子衍(无封地,负责保护上层贵族) B.芈仲(从诸侯处获小封地,协助处理日常事务) C.姜尚(受封“齐侯”,在封地管理百姓、组建军队) D.姬发(掌管天下土地和百姓,可把这些赏赐给宗亲、功臣) 10.春秋时期,晋国内部发生了“曲沃代翼”事件(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成为晋国国君), 这一事件反映了( ) A.宗法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得到巩固 C.礼乐制日益完善 D.禅让制重新实行 11.下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牺尊,整体为牛形,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曳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铸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业地区特色明显,使用原料单一 12. 四川都江堰景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石人水尺”(如图),石人身上刻有水位刻度,底部与江底平齐。这一文物可直接佐证都江堰( ) A.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B.具有防洪灌溉的双重功能 C.采用了精准的水位调控技术 D.是当时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13.孔子的教育对象不仅有属于“贵族圈”的司马牛、孟懿子这样的统治阶级子弟,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颜渊等平民阶层子弟。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不耻下问 14.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一思想强调了( ) A.君主的权威至高无上 B.人民的重要性 C.分封制的合理性 D.战争的必要性 15.下列选项最能全面反映下图历史信息的是( ) 诸侯争霸 B.变法改革 C.百家争鸣 D.道教产生 16.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A.夏朝的历史遗存 B.商朝的文明成就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