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司马光》 《曹冲称象》 活动一:猜猜图片里的故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摘 路边 铠甲——— ———兵器 武器总称 王戎(234年—305年),魏晋时期名士,出身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 简介 同学们,我校广播站要开一个“俊杰人物故事会”专栏, 现在征集小小广播员来讲故事。你想参加吗? 一、能把古文读准读出节奏。 二、能够理解课文内容。 三、能生动讲故事内容。 四、能够对俊杰人物做出评价。 五、能背诵古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俊杰故事我来读 任务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任务二: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读好停顿 声音洪亮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俊杰故事我读懂 借助注释、 根据插图、 联系上下文、 生活实际...... 任务三:借助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懂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诸多、 嬉戏玩耍 翻译 王戎7岁时,曾经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儿外出游玩。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折 zhē zhé shé 折腾 折枝 折本 释义: 压弯了树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争着跑过去 走:这里指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意思: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意思: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李树生长在路边上却还有这么多,这李子肯定是苦的。”他们摘来一颗李子尝,的确如此。 快速问答 1 2 3 4 5 俊杰故事我讲演 讲得时候,注意语气,可以用变化表情、添加动作的方式吸引听众。 你问我答读(师生合作读) 老师读黑色你读红色 王戎几岁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诵: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到道边的李树怎么样? 诵: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大家都是怎么做的? 诵: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王戎说了一句什么话? 诵: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诵:取之,信然。 俊杰故事我来诵 王戎 ,尝与 游。看 ,诸儿 ,唯 。人问之,答曰:“树 , 苦李。”取之, 。 俊杰故事我来诵 你们喜欢连环画吗 相信你一定能看连环画背文言文 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俊杰形象我来评 想想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李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如果这李子好吃的话,早就被人摘光了,没人摘的话,就一定是苦的,不好吃。 《王戎不取道旁李》带给了你什么启示? 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篇》,这一篇章写的都是魏晋时期名士的风度。文字虽短,却刻画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好书推荐 《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凿壁偷光》、《孔融让梨》等这些 脍炙人口的小故事都出自于《世说新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