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8289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小古文专项阅读-(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2931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古文,答案,阅读,专项,课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外小古文专项阅读-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①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夏居山之阴⑤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以……为难。④阳:山之南,水之北。⑤阴:山之北,水之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乃掘地:   ②不亦过乎:    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老马之智可用也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乃放老马而随之 3.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断2处) 蚁 冬 居 山 之 阳 夏 居 山 之 阴 蚁 壤 一 寸 而 仞 有 水 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5.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  ———和“  ———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 6.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截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②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③。俄有老父④至,曰:“吾非圣人⑤ ,但⑥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⑦”,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③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④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⑤圣人:才智超人的人。⑥但:只是。⑦愚:愚蠢。 7.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计无所/出。 B.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C.遂/依而截之。 D.世之愚,莫之/及也。 8.文中老父的话要用( )的语气读。 A.生气,责怪 B.疑惑,询问 C.嘲笑,反问 D.自作聪明,反问 9.锯竿入城者的愚蠢表现在“遂依而截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10.判断。 ①短文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要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②短文告诉我们不懂装懂的做法是错误的。    ③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为那人出了个好主意。    ④“世之愚,莫之及也。”句子的意思是“世上愚蠢的人,没有能比得上他(执竿者)的了。”    11.读了短文,我知道这是一则( )。 A.童话故事 B.神话故事 C.传说 D.笑话 阅读。 一轴鼠画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②。令初不知爱,谩③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④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东安:县名。②邑令:县令。③谩:同“漫”,漫不经心,随意。④逮:等到,及。 12.下面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安一士人善画(擅长) B.屡悬屡坠(数次,多次) C.令怪之(感到奇怪) D.莫不然者(认为是正确的) 13.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B.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C.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D.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1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令初不知爱,谩悬于壁。 15.文中,“令怪之”的是“  ———。(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好处是   。 16.读完短文,请你说说画一次次坠地的原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 广陵散 嵇中散临刑东市①,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②尝③请学此散,吾靳固④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