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鲜卑人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广大地区内的民族关系,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与先进文化问题”。鲜卑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是( ) A.北魏设六个军镇 B.苻坚发动淝水之战 C.孝文帝进行改革 D.灭掉北齐重归统一 2.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情况。这场“战役”是( ) 时间 结果 影响 383年 东晋大获全胜 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A.马陵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3.如图为某位历史人物专著的目录。该历史人物应为( ) 目录 一、年幼登基 二、立志改革 …… 五、迁都洛阳 六、推行汉化 A.秦始皇 B.汉文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炀帝 4.擦亮尘封的文物,看见生动的文明。下图所示的文物为北朝时期的陶俑,这些陶俑显示了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逐渐被典雅宽松的汉族衣冠所取代。下列能推动这一变化的事件是( ) 舞蹈陶俑 女官陶俑 陶女立俑 A.孝文帝改革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 5.北魏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下列关于六镇兵变叙述错误的是( ) A.六镇的设置是为了抵御突厥南侵 B.六镇指北魏在北方设立的六个军镇 C.北魏后期,军镇作用减小,地位降低 D.兵变战火蔓延至河北、山东、关陇地区 6.魏主下诏:“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这段记载,反映的是( )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汉文帝以德化民 C.光武帝释放奴婢 D.孝文帝改用汉语 7.下图是北魏陶俑,三位女乐俑都头戴十字髻,上身穿交领短衣,下着长裙。她们呈跪坐姿态,一人高歌,二人抚琴伴奏。从该文物可以获得的北魏信息是( ) A.道教盛行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绘画艺术的发展 D.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魏晋时期男性大多喜爱宽大的服装,大袖宽衫,宽衣博带。南北朝时期不论南北,日常的便服都是袴褶。这是从鲜卑族的民族服装演变过来的,上衣短小叫褶,下身叫袴,为了方便下身,袴通常在膝盖的位置用裤管向上提,用带子束起来。这种改变反映了( ) A.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俗 B.“胡”“汉” 观念逐渐淡薄 C.政权并立改变穿衣风格 D.思想文化的大一统 9.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 C.氐 D.羌 10.淝水之战中,前秦指挥苻坚自恃兵多势强,号称自己百万大军,可以乘东晋军队渡河时发动突然袭击,定能一举获胜,没想到一溃千里,打了败战。此战告诉我们( ) A.暴政亡国 B.骄兵必败 C.卧薪尝胆 D.仁政兴国 二、填空题 11.淝水之战:383年,苻坚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东晋在淝水与秦军前锋隔岸对峙,东晋军队大败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 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 和混战的状态。 12.概况: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这一时期在总体上,民族 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各民族不仅在 上密切交往,在 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 逐渐减少。 13.为了学习和接受 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 14.淝水之战以后 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15.北魏分裂为 和 两部分。东魏后被 取代。西魏后被 取代。北周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国力渐渐强大。577年,北周灭掉 , 重归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