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18720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课件(3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5426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历史,七年级,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今天,我们要踏上一条路 胡琴声和南北来往的驼铃声合奏着交响乐,让人感觉哀而不伤,别有韵味。漫漫古道,悠悠驼铃,摇出了东西方交流的序曲。 孤独的游侠,粗犷的刀客,美丽的胡姬,狡诈的商人,凶残的盗匪,剽悍士兵,漫漫黄沙,夕阳骆驼,再现丝绸之路曾经辉煌。 昆仑、冰川、楼兰,盛世文化在高科舞台上次第铺陈,时空回转分明就是丝路迢迢。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三单元 秦汉时 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核心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 (2)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及开通的意义,分析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理解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意义,拓展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视野。 (3)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知道西汉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讲述班超经营西域的事迹,感受班超父子为国守疆的责任担当;认识到新疆地区自汉朝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加强主权意识,促进形成国家认同感。 2 3 目标导学 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1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狭义的意思: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1、西域的含义: 阅读教材第78页的内容,描述西域的地理位置。 一、张骞通西域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朝十分被动 2、背景 材料一 汉初西域有36国,后来匈奴征服乌孙、楼兰等小国,“敛税重刻,诸国不堪命”。 ———《后汉书》 材料二 文景时期,继续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但匈奴仍然不断侵犯边境,抢走人畜,毁坏庄稼。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背景 3、出使西域的目的: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陛下!郎官张骞,愿出使月氏! 张骞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局部) 张骞 汉武帝 张骞通西域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西域 注释:玉门关、阳关以西,即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合作探究:张骞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然坚持完成使命。他这种精神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 前126年,仅张骞 和一随者回到长安 前138年,率领100余人,从长安出发 被匈奴扣10余年,威逼利诱却未曾放弃 继续西行 历尽艰险 安居乐业,无心夹击 再次被匈奴扣押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勇于探险,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公元前138年 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时间: 任务: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 未完成 意义: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然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史记.大宛列传》 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 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 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译文:因为张骞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后续使者都自称是博望候(汉武帝给张骞封的官位),以此作为信用保证,取得了西域各国的信任) 时间: 公元前119年 任务: 联络乌孙国,继续攻击匈奴 结果: 未完成 意义: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