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十三课 观看视频感受五四的热血时刻 新课导入 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新青年》其他主要撰稿人,看图猜猜他们分别是谁? 1917年初 担任文科学长 杂志社不久从上海迁往北京 蔡元培,字鹤卿,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在北大热情宣扬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化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 2、提倡民主与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过去我们的书面语采用文言文,比较难懂,阅读与书写成了少数读书人的专利。近代以来,要求简化文体、使用口语化的白话文的呼声越来越高,出现了一些宣传白话文的报纸,如《无锡白话报》等。官方告示也有采用白话文的,但总的来说。白话文不是很普及。新文化运动时,在胡适、鲁迅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 小组探究 材料一: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 李大钊 材料二: 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的传统道德?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是帝王专制的护符,是封建专制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 --胡适《吴虞文录序》 新文化运动意义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大学是否应该开放女禁。成为当时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蔡元培、胡适等人都赞成大学开放女禁。很多女性也积极争取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婚姻 求学 新文化运动意义 《新青年》索引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央庵)…………第七卷2号 《我之节烈观》(鲁迅)…………………第五卷2号 《吃人与礼教》 (鲁迅)…………………第六卷6号 《药》 (鲁迅)…………………………第六卷5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