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说明】 气候作为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一,对区域的地理景观的形成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中国的气候特征,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节从气候特征为节标题,将内容分成“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和“影响因素复杂”三部分。 本课件顺应教材结构,先分析气候现象:“季风气候显著”和“气候类型多样”,最终探究其复杂的影响因素。本节内容理解难度较高,因此本课件在增添丰富的图文影像资料的同时,设计了较多的对比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联系,形成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2.2.1 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建立气温与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之间的关联,阐释季风气候的典型特征; 2、结合生活体验和典型区域对比,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2、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时空分布特点。 【课时内容】季风气候显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领略我国24节气全国各地的景观差异。遍观祖国大地,各地地形景观不同,各处四季轮转不同。这主要受哪个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呢?对了,气候。这些景观说明我国的气候又具备哪些特点?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季风气候显著 展示我国四季景观图,简要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得出中国气候特征①:季风气候显著。随后展示图2.6和图2.8,思考: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有何体现?→气温+降水。 (一)中国的气温 1、冬季气温分布 (1)展示图2.6,提问:中国1月等温线向哪个方向延伸?这反映出中国冬季气温在空间上存在什么分布规律?引导读图,可得出,我国1月等温线大致呈东-西延伸→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2)展示图2.6,提问:在图中找到并描出0℃等温线,说说它与哪些地理事物大致吻合?读图可知,该等温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吻合。随后提问: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1月平均气温差异会产生什么影响?可简要推理,秦岭-淮河以北1月气温<0℃,有结冰现象,而南部地区没有。最后提问: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范围相比,哪一侧更大?1月气温<0℃范围更大→冬季,我国各地大多寒凉。 (3)开展P35活动的第1小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1月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比巴黎低,北京的平均气温比纽约低→冬季,我国各地气温显著低于世界同纬度地区的平均值。 (4)展示图2.6,提问:漠河和三沙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这说明我国1月气温有何特点?引导读图指出漠河与三沙的1月均温及其温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 2、夏季气温分布 (1)展示图2.7,关注数值大小及递变规律,提问:说出中国的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引导读图观察,可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均温>20°C→夏季,我国各地普遍暖热。但在东部地区,气温仍大致由南向北逐渐递减。 (2)开展P35活动的第2小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7月齐齐哈尔的平均气温比巴黎高,北京的平均气温比纽约高→夏季,我国气温高于世界同纬度地区平均值。 (3)展示图2.7,提问:漠河和三沙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这说明我国7月气温有何特点?引导读图指出漠河与三沙的7月均温及其温差→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别小。 3、气温季节变化 开展P35活动第3小问,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齐齐哈尔的气温年较差比巴黎大,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比纽约大→中国季风气候显著,故与纬度相近地区相比,气温季节变化大。 4、小结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