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秋季学期期中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为同堂分卷时间:150分钟本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写在答题卡上。 2.学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云南元谋县挖掘的元谋人化石,经古地磁法测定距今约170万年。元谋人的发现可证实 A.人类最早起源于中国的云南 B.远古华夏传说都是真实存在 C.中国是远古人类发源地之 D.世界文明最早发源地在云南 2.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右图为出土的文物,可证明山顶洞人已经 A.处于早期智人阶段 B.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处于晚期智人阶段 D.掌握狩猎和采摘技术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 3.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而在半坡遗址则出土了粟的遗存。这反映我国原 始农业 A.以水稻为主 B.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差异明显 C.以粟米为主 D.已经懂得采用铁农具和牛耕 4.文物是重要的文化遗存。从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人面鱼纹陶、鸟纹陶钵、回旋勾连纹陶盆等 文物折射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A.种桑养蚕 B.挖井取水 C.建造宫室 D.烧制陶器 5.下列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龙形玉器,共同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龙形图腾的精神信 仰,凸显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特征是 良渚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玉猪龙 石家河文化玉龙 凌家滩文化玉龙 A.一脉相承 B,继承发展 C.多元一体 D.形态单一 6.太原盆地流传大禹治水、台骀治水等远古传说。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太原西山附近发现了多 处海百合类、珊瑚等化石,这证明远古时期的太原盆地可能是大海或浅湖区。由此可见 A.远古传说蕴含一定历史信息 B.大禹治水完全是虚构的故事 C.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相一致 D.大禹治水导致浅湖完全消失 7.《史记》记载:“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这标志着 A.尧传位给了禹 B.伯益建立夏朝 C.举荐制替代禅让制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8.“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这段描述反映了商朝迁都的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9.班簋是西周青铜器,其上面铭记了毛伯受周天子册封及追述毛伯平乱之功。说明班簋可研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西周分封制 D,烽火戏诸侯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同时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现象说明 A.天子依附于诸侯 B.周王室地位衰微 C.鲁国是礼仪典范D.各国间相互朝贡 11.该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是世界水利生态工程中极具代表性的杰出范例。该工 程指 A.都江堰 B.灵渠 C.秦长城 D.阿房宫 12.西周时期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该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周王室的地位衰微 B.青铜冶炼产能落后 C.西周社会腐败严重 D.严格的社会等级制 13.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以下信息:春秋时期、 管仲改革、首位霸主。 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4.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涿鹿之战一一炎黄联盟 B.牧野之战 盘庚迁殷 C.秦的暴政一大泽乡起义 D.楚汉之争 约法三章 15.从下表内容可判断,加速商朝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因素是 统治者 商纣王 秦始皇 对外征伐,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 政策 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大规模地征调民力 重的赋税,施用酷刑,等等。 服徭役和兵役,实行严苛的法律等等。 A.加强中央集权 B.实行文化专制 C.实行残暴统治 D.实行民族压迫 16.刘邦入咸阳废秦苛法,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项羽入咸阳抢劫财物,放火焚城。可见刘邦 A.过于仁慈懦弱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