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0890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10669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 cover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治铁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开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农业生产 工具极为丰富,单从种类上来看就有二十余种,犁、锄、镰、铲、斧等工具在不同的农耕 项目中都有不同的使用。在农业耕作领域中,耕作动力也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这不仅减 少了人力的消耗,还能将土壤进行深耕挖掘,提升了土地的蓄水效果,从而更有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 一摘编自白洁《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科技成就》 材料二 春秋服围(前722年) 山我 看秋版阳(前2年) 图13春秋形势图(公元前772年) 图14春秋形势图(公元前482年) (1)根据材料一,简述推动农业生产工具开发的因素,概括耕作动力实现技术飞跃带来 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 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主题。(2分) 初一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某校七年级同学准备开展“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学习活动,收集如下 资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表3先秦诸子典籍及论述(部分) 典籍 部分论述 《孟子·滕文公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墨子·兼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 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韩非子·有度》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材料二 中国历朝政府十分重视典籍的撰写,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 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表, 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1)根据材料一,简述先秦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气象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典籍编撰的特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籍传承对当今社会的意义。(2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都江堰。工程由分水鱼嘴、 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建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出山口处。这里海拔700多米,是 川西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的地带。在此修建,可借助居高临下、自然倾斜的地形优势,扼 住岷江咽喉,发挥工程的最大功效。都江堰修建完成后,彻底解决了岷江水患。两千多年 来,无论是洪涝还是干旱,都江堰都能发挥调节作用,保障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2000年, 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赞誉其为“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 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被 全球认可。 一摘编自中国科普网《走进重大水利工程都江堰:持续运转两千多年的工程奇迹》, 2024年4月14日 初一历史试卷第7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