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075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龙华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4331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11月,答案,试题,历史,期中
    八年级历史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鸦片战争后,广州的进出口贸易额从1844年的3340万美元降至1860年的1050万美元,而上海的进出口贸易额则从1844年的480万美元飙升至1860年的3900万美元。原广州十三行商人纷纷迁往上海,带动大批相关从业人员转移。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外贸中心发生转移 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1856年,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在给伦敦的报告中强调:“当前清政府拒绝修约的态度,使我们有必要采取更坚决的手段。我们在华贸易的扩张,必须通过武力的支持才能实现。”与此同时,法国传教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事件被法方刻意渲染。这些现象共同反映了 () A.民间反洋教斗争引发的连锁反应 B.清政府顽固守旧导致的外交困境 C.列强蓄谋扩大侵华权益的必然性 D.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外关系的冲击 3.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东王杨秀清颁布《待百姓条例》,规定:“店铺买卖利本皆系天王之本利,不许百姓使用,总归天王。”这一政策直接导致() A.天京周边商业迅速繁荣 B.城市商品经济遭受打击 C.列强获得内河航行特权 D.《资政新篇》立即实施 4.1864年,李鸿章在《置办外国铁器机器折》中奏称:“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这一认识表明洋务派 () A.主动引领民族工业发展 B.成功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C.彻底突破中体西用框架 D.有限度地推动技术革新 5.根据下表,能够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时间 事件 1894年7月 日军袭击清军运兵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4年9月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受重创 1894年11月 日军攻占旅顺,制造旅顺大屠杀 1895年2月 威海卫之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A.清朝海军实力强于日本 B.日本侵华造成深重灾难 C.清朝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反思变法时指出:“新政之推行,如春风拂面,然根基未固,枝叶先荣,终不免于摧折。”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地方官僚的支持 B.光绪皇帝并无实权 C.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 D.改革措施激进冒进 7.1898年夏,上海《时务报》刊登了一篇士人文章,称:“今上诏开特科,罢八股,设学堂,许士民上书言事。某虽不才,亦拟陈‘兴女学、修铁路’之策于都察院。”文中“许士民上书言事”的政策源于() A.洋务运动的技术实践 B.义和团的反帝斗争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第1页(共4页) C.戊戌变法的维新举措 D.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 8.义和团运动期间,民间流传“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的揭帖。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传教士的宗教渗透 B.清政府的残酷剥削 C.外国列强的侵略 D.维新变法的失败 9.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在报道中指出:“清廷上谕中‘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表态,以及惩办主战大臣、承诺永远禁止排外组织等条款,都表明这个政权已完全屈服于列强的意志。”下列最能佐证“清廷成为列强代理人”的条约内容是 () A.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清政府承诺镇压一切反帝活动 C.中国海关由英国人继续管理 D.允许各国在北京至山海关驻军 10.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考察欧美政制;1903年他在《敬告同乡书》中明确表示:“革命与保皇,理不相容,势不两立”;1905年更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一思想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