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295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练习(含答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5次 大小:8919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高中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2“教材插图”改编]如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画面描绘了赵匡胤夺取帝位后与谋士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对这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研究宋初政治的一手史料 B.宋太祖忧心国事求策问计 C.此时宰相地位高于皇帝 D.陈桥兵变经过了精心策划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2“主干知识”改编]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在地方各州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以上措施体现的特点是(  ) A.守内虚外 B.强干弱枝 C.分化事权 D.崇文抑武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3“教材插图”改编]下图是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其设置目的是(  ) A.分割丞相权力 B.提高文官政治地位 C.加强中央集权 D.完善中央决策机制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3“主干知识”改编]北宋在政治机构调整中,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录取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这些措施反映出(  ) A.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B.分化事权的机构调整 C.科举人才的选拔任用 D.削弱相权的制度设计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7“问题探究”改编]宋代叶适批评时政说:“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这说明宋朝(  ) A.过度集权导致国势积弱 B.藩镇割据现象依然严重 C.监察体制逐渐臻于完善 D.文官和士人的地位提高 题组2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4“主干知识”改编]北宋与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实际上保持帝号;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  ) A.岁币 B.岁供 C.岁赐 D.岁贡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4“历史纵横”改编]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知,北宋奉行的“养兵”政策(  ) A.挽救了统治危机 B.增强了军事力量 C.增加了财政支出 D.体现了兵农合一 题组3 王安石变法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5“学思之窗”改编]关于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同朝为官的刘挚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据此可知,变法(  ) 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 C.操之过急加重百姓负担 D.动摇了北宋的统治基础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55“学思之窗”改编]刘挚在描述王安石变法开始后的情景时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这主要反映了变法(  ) A.加重百姓负担 B.增加财政收入 C.增强军事力量 D.牵涉范围过广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0.(2025·河南南阳高一期中)宋太祖在宫廷之中立碑,告诫后世继承者勿杀文臣士大夫;宋太祖亲信干将王彦升骚扰宰相王溥而被逐出京师;国子监丞梁梦升任德州知州后与武将郭贵产生冲突,宋太祖不仅没有治梁氏之罪,反而加以提拔,并继续令其留任。这表明宋太祖(  ) A.规范文武官员管理 B.致力于强化中央集权 C.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D.进一步加强地方治理 11.(2025·湖南怀化高一期中)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这表明北宋政治特征是(  ) A.分工明确 制度先进 B.中央集权 强干弱枝 C.吏治腐败 内乱不已 D.言路畅通 文人政治 12.(2025·河南信阳三校联考高一期中)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