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1339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检测卷 (含答案) 高中历史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626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纲要,历史,中外,编版,史部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单元检测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25·云南镇康一中高一测试)观察下列明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明太祖设立内阁承担秘书工作 B.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 C.内阁拥有批红的特殊权力 D.宰相职权分散为行政、军政、刑狱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的中央政府机构,在皇帝之下设有内阁、五军都督府、六部、大理寺、都察院、通政司等机构,结合所学废除宰相后,皇帝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故选B项;结合所学明太祖的儿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排除A项;结合所学明朝时期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而非内阁,排除C项;结合所学明太祖时已经废除宰相制度,故不存在宰相职权,排除D项。 2.(2025·江苏江阴六校联考高一期中)明朝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是“胡惟庸案”之后废除宰相,“内阁”逐渐形成并成为实际上的行政中枢。这一现象(  ) A.体现了皇权的渐趋衰弱 B.源于君主集权的加强 C.标志中枢决策出现质变 D.反映了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 B 解析 明代废除宰相后,将原本由宰相掌握的行政权力收归皇帝,并通过内阁这一机构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确实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故选B项;废除宰相并设立内阁,实际上是为了加强皇权,因为这样做减少了权臣干政的可能性,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地掌控国家行政,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中枢最高决策权始终由皇帝掌握,排除C项;内阁首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较大的权力,但其权力仍然受到皇帝的制约。“首辅权力失控”并不符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实际情况,排除D项。 3.(2025·河南青桐鸣高一期中)清人赵翼在论述明朝政治时指出,“人主不亲政事,故事权下移。长君在御,尚以票拟归内阁,至荒主童昏,则地近者权益专,而阁臣亦听命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权力结构失控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赵翼在论述明朝政治时说,如果皇帝是明君的话,内阁还能行使票拟权,如果皇帝年幼或昏聩,则皇帝的近臣专权,阁臣也得听命于皇帝的近臣,结合所学明朝内阁制的史实可知,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皇权至上,即君主集权加强,故选B项;明清时期皇权渐趋加强,而非衰弱,排除A项;结合所学明朝内阁的史实可知,六部直属于皇帝,并未被内阁取代,排除C项;明朝内阁作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掌握票拟权,权力结构失控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4.(2025·山西名校协作体高一期中)16世纪,我国出现了一股创作东南海防图的热潮,这些图对海洋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有的还研究了东北季风与潮汐、风浪、流速等海洋环境的关系。这一热潮(  ) A.为郑和下西洋提供支持 B.打击了葡萄牙的殖民侵略 C.缘于东南地区倭患严重 D.目的是抵御李自成起义军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我国出现了一股创作东南海防图的热潮,结合所学明朝的史实可知,这是因为明朝时期出现倭患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故选C项;郑和下西洋发生于15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6世纪葡萄牙占据澳门,结合所学明朝史实可知,明朝并未对葡萄牙的殖民侵略进行有力打击,排除B项;李自成起义军出现于明朝末年的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25·江苏江阴六校联考高一期中)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曾一度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听边民自行贸易,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