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开县广信中学20251102八年级年级试题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B C C B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D C C A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D D B A B A C A 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为了改变在对华贸易中的不利地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清政府曾采取多方面的对策,但未能收效,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向中国输出的工业品严重滞销,不可能造成中国白银外流,排除A项;中国劳工外出数量增加造成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是鸦片战争结果,与题干中“从18世纪末”的时间表述不符,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1841年”“1842年”中的爱国将领都是在鸦片战争中为抵御外来侵略而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故选D项;与材料相关的是鸦片战争,抗击的是英国侵略者,不是八国联军的侵略,排除A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排除B项;材料中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未找到国家发展的出路,未能挽救清政府衰败的命运,排除C项。 3.【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随着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的行为可以看出,中国原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开始逐渐解体,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农民生产行为的变化是一种经济形式的变化,不能体现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破坏,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农民生产行为的变化是一种经济行为,不能体现出鸦片战争加速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项;材料中农民生产行为的变化是一种自发地追求经济利益的表现,并不是寻找国家出路的探索行为,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英国”“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可知,材料描述的《南京条约》的内容,属于这个材料中描述的内容还有与英国协定关税,故选C项;割九龙司给英国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A项;割让台湾全岛给日本国,而不是给英国,排除B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学者指出欧洲人渴望中国让步以实现贸易扩张,这揭示了战争根本原因是列强经济侵略,符合史实如鸦片战争后列强欲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选C项;列强发动战争是侵略行为,不存在正确性,排除A项;战争爆发是列强蓄谋已久,不是偶然,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表述列强发动战争的原因,不是批评清政府保守,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天津条约》规定清政府各级公文中不得用“夷”字称呼英国,表明清政府平等地看待英国,改变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华夷之辨观念,说明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故选B项;近代中国不断遭到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天津条约》是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平等的外交观念,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压迫,清政府对西方列强更多的是畏惧心理,而不是崇拜心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广泛影响,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856年12月”“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傲慢”,以佐证其“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的立场”是为配合英国扩大侵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制造舆论,故选C项;题干中未涉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