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控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 时间:150分钟 本卷满分:75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 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战争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也从单纯的反封建转变为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中法战争 2.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准将至汉口溯流至海各地,选择不逾三口,准为英船进出货物通商之区。”该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3.历史呈现的方式丰富多样,薪岚同学收集了以下图片。据图片分析,她研究的历史主题最有可能是( )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绘画) 圆明园遗址 A.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民主革命的探索尝试 D.中国人民的抗争 4.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见右图),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要求 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5.19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同文馆,培养外语翻译等人才。这体现清政府( ) A.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B.提倡维新变法 C.推进外交近代化 D.小农经济解体 6.19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法国控制越南,中法战争爆发。1874年日本侵台;1884年法国进攻台湾。据此构建的合适主题是( ) A.边疆危机 B.瓜分狂潮 C.救亡图存 D.开眼看世界 7.19世纪末期,晚清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认为该条款对中国的危害是( ) A.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 B.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C.导致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D.加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8.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报纸指出:“我们在洋务运动时候讲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使中国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C.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D.促使中国放弃了向西方学习的要求 9.右图中所译书目反映的时代需求是( ) A.摆脱危机,巩固统治 B.革新思想,民主科学 C.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D.学习西方,变法图强 10.据某篇论文记述,1900年6月30日和7月1日河北保定的15名传教士全部被杀以后,干旱许久的地区正好开始下雨,这在义和团看来,恰好证实他们的理由和行动都是正确的。这说明义和团( ) A.带有迷信色彩 B.宣传“扶清灭洋”口号 C.打击帝国主义 D.得到清政府支持与默许 11.梳理线索是学史方法之一。针对下列内容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各阶层人民的抗争 C.清朝统治的彻底终结 D.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12.孙中山在致内务部令中提到:“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与此相对应的思想是( ) A.民主 B.自由 C.平等 D.法治 13.“被推翻的清王朝既是封建统治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