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2626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中测试九年级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69523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语文,答案,PDF,试卷,九年级
    姓名 准考证号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 (-)】 1.九年级开展“追寻·成长足迹”古诗文名句积累活动。请将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 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 砥砺品格·见证成长: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以“沉舟侧畔千 帆过,(1)】 ▲”展现了豁达乐观的胸襟;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中以“欲为圣明除弊事,(2)▲”表明了为理想矢志不渝的勇气;李白 在《行路难(其一)》中以“(3)▲ ▲”展现了面对困境的豪 迈与坚持。这些诗句展现的古人在磨难中锤炼出的高尚品格,是我们成长路上不 可或缺的精神基石。 感悟自然·启迪成长:秦观在《行香子(树绕村庄)》中描绘了“有桃花红,李花白, (4) ”的春日生机;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捕捉了“(5)▲ 人迹板桥霜”的深秋晨景;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刻画了“(6)▲ ,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冬日奇观;辛弃疾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借“欲 说还休,(7)▲”抒发了遍尝人生辛酸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苏轼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8) ”既讲述人生 哲理,又阐明自然界的规律。这些名句启迪我们在观察万物的变化中,感悟自然 生命的规律与成长的智慧。 九年级语文第1页(共10页)》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把画横线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分) 撒 春 火巨 成 至 助力成长·赞美恩师: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出自李商 灰 死 隐《无题》,人们常用来赞美 的人。 淚 照 女台 方 不 盡 (二) 班级开展“汲取·成长力量”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 第3~7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 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 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杂然而前陈者 陈: 九年级语文第2页(共10页)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古典之美(27分) 1.(1)病树前头万木春(2)肯将衰朽惜残年(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菜 花黄(5)鸡声茅店月(6)雾凇沆砀(7)却道‘天凉好个秋’(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 【评分标准】每空1分,共10分。出现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则该空不得分。 2.无私奉献 【评分标准】大意对即可,共2分。 3.(1)探求(2)陈列,摆开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2分。 4.(1)在朝廷做官则为平民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则替君主担忧 (2)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评分标准】第(1)题2分,第(2)题1分,共3分。大意对即可。 5.示例一:我更向往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境界。这种境界在【甲】文中体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启示: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勇于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