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九年级(初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语言文字运用(8分) 1.(2分)(1)ling (2)娆 2.(1分)B 3.(1分)C 4.(2分)“用墨之趣在于舐毫吮墨和静心研墨” 5.(2分)C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6.(1分)得此二石足矣 7.(3分)(1)居高面下(2)散开(3)沿着、顺着 8.(4分)(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 (2)没有显贵的人投递名帖,门钥匙就不能拿出来(或门就不会开启)。 9.(2分)甲文:抒发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 乙文:抒发作者对山水园林的热爱以及推崇园林“奇”"趣"的审美情趣。 10.(6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11.(3分)D 12.(3分) 示例: 修辞手法角度:运用了拟人(或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艾草在溆浦无处不在、 极其常见的状态,既描绘出艾草作为乡村环境普遍存在的背景感,又赋予画面以美感,显得自然而和谐, 抒发了作者对于艾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语言风格角度:“跟着你的眼睛长,菜园边,田埂上,野地里,”等语句选词通俗、富有生活气息和 乡土韵味,显得口语化,语言质朴自然;长短句交错,排比回环,节奏明快又灵活多变;在语体上融口 语于书面语,采用对话式表达,亲切自然、画面感强,真切地传达了作者对家乡艾草熟悉、亲切、喜爱 的心理。 (评分标准:分点给分,答案中选点和表达效果要兼顾。) 13.(3分) 抒发个人感悟,通过引用典籍与个人阅读体验的交织,表达了他对家乡草木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 同时也使文章更具文学性。 丰富文章内容,将溆浦的草木与屈原作品联系起来,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 形成对比:一方面理解并引用屈原赋予草木的文学象征意义(君子小人),另一方面又强调家乡百姓 更看重草木的实用价值(如吃艾草糍粑、用葛藤等),表达了作者对草木多重价值的认识一既有文学象 征意义,更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 (评分标准:能较为清晰完整答到任意两点可得满分。) 14.(4分) 对家乡溆浦深沉的热爱与眷恋(乡愁):通过对家乡丰富多样的草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细致描绘 (如艾草习俗、葛面乡愁、院中植物、芭茅记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土深切的思念和热爱。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赞美:文中展现了溆浦人依赖草木、利用草木、与草木共生的生活智慧 与和谐图景(村庄以草木命名、草木的食用药用价值、草木作为生活材料、草木装点环境),表达了对这 种淳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赞赏。 对地域文化(屈原文化)的自豪与传承意识:将溆浦草木与屈原作品紧密联系,表达了对家乡作为 屈原文化重要承载地的自豪感,以及对这份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之情。 一九年级(初三)语文第1页(共2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