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中段水平测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2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 1.据考古学家考证,早期北京人的寿命如下表,出现表格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总人数 14 岁 30 岁以下 45—50 岁 50—60 岁 死亡年龄不明 39 39.5% 7% 7.9% 2.6% 41.9% A.环境险恶,工具简陋 B.不会用火,只吃生食 C.没有工具,食物匮乏 D.个体生活,难以生存 2.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 新发现”的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遗址,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 隙。该遗址属于我国(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3.考古发现,猪肉是史前时期的奢侈美食,在距今 5000 年前后河南灵宝西坡遗址中,大型墓主人 因食用猪肉而滋生的病菌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墓主人。这一现象可以佐证( ) A.食物种类非常丰富 B.社会存在贫富分化 C.祭祀文化十分普及 D.手工技术水平先进 4.从如图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中,可以看出( ) 图片文字:古城遗址 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 显示尊贵身份的玉琮 A.早期智人的出现 B.审美意识的开始 C.早期国家的产生 D.打制石器的变化 5. “帝喾育有诸般子弟,然舜虽出身低微,却德才兼备、品行高洁。帝喾闻舜之贤名,欲舍己子而 传位于舜。”这表明当时的权力传承推举标准是( ) A. 部落势力 B. 传子世袭 C. 征战功绩 D. 举贤禅让 6.禹在位时,制定了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阶级分化也愈加严重,此后,夏朝还建立 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国家形态成熟 B.进入铁器时代 C.文明开始起源 D.出现社会动荡 七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7.据史书记载,盘庚迁殷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由宁(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 从此商朝结束了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据此可知,商朝“崭新时期”出现主要得 益于( ) A.稳定的政治统治 B.充足的水源保障 C.强大的军事实力 D.坚固的城池防御 8.如图所示,内容为夏商周时期的大事件,其中填入①处的事件应为( ) A.炎黄联盟 B.武王伐纣 C.秦灭六国 D.文景之治 9.西周时期,青铜器“宜侯矢(cè)簋”的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命宣侯并赏赐土地、奴隶等事宜,该铭文 反映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0.春秋时期,周王朝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不断袭扰中原,各诸侯国打着“尊王攘夷” 的旗号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斗争,于是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材料反映了 春秋争霸过程促进了( ) A.民族交融 B.文化创新 C.经济发展 D.制度革新 1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张“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墨家学派主张“选贤任能”;法家学 派主张“以法为本,控制臣民”。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 ) A. 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B. 强调道德教化 C. 重视政治秩序的建设 D. 尊重个性自由 12.《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详细介绍了 252 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 ) A. 孔子的仁者爱人 B. 老子的道法自然 C. 韩非的以法治国 D. 墨子的兼爱非攻 13.2200多年来,无论岷江出现洪峰还是枯水,它都忠实地把农业所需要的水量,源源不断地送往 成都平原,成就着“天府之国”的富庶。材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 ) A.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 B.打下了秦统一六国基础 C.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D.改善了南北地区的交通 14.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引用了《道德经》的一句名言: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