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课题:《语文园地》 内容分析: “狐假虎威”是源于《战国策·楚策一》的成语故事,该成语讲述狐狸被老虎捕获后,谎称受天帝之命统领百兽,借老虎威势震慑森林动物,最终脱险的情节 。 故事通过狐狸与老虎的对话及神态描写,揭示借势欺人的虚伪本质,讽刺缺乏真才实学却虚张声势的行为。课文改编自古籍原文,采用现代白话文编写,教师通过分角色朗读及课本剧表演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寓意。 日积月累环节提供了三句有关传统美德的名言。帮助学生体会与人交往的准则。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通过阅读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感受中华成语文化的魅力。学习《论语》《孟子》中的传统名句,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 语言运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故事和名言。学会运用“假”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积累并尝试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名言。 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想象、推理,理解成语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名言的含义并应用于实际情境。 审美创造:感受成语故事的趣味性和语言的美感。体会名言警句的韵律美和哲理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故事插图、名言卡片) 头饰(狐狸、老虎、小动物) “规矩”实物展示(直尺、圆规)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狐假虎威》,理解成语意思。 认识“欲、勿、论、规、矩”等生字,正确朗读三句名言。 初步理解名言含义,感受传统美德。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积累名言的习惯。 情境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奇妙的“友好相处”智慧岛!在这里,小刺猬和小獾会用“称赞”点亮友谊,松鼠和小熊的“纸船和风筝”会飞越山谷传递心意,勇敢的小河会在泉水与瀑布的陪伴下快乐前行。现在,你们就是小岛的小小探险家,需要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汉字密码,用安静的心去默读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将温暖的相处故事讲述给更多人听。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探险即将开始! 第四站:漫步“语文乐园”,巩固语言积累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 感知情节 悟读明理 1.活动设计:猜谜语导入 “身穿黄袍带黑杠,叫声一吼震山岗”(老虎) “尖尖嘴巴细细腿,狡猾多疑能说会道”(狐狸) 学生猜谜语,教师提出问题,狐狸和老虎之间会成为朋友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认识的字。 教师播放范读。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 学生反馈自己不认识的字,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来指导生字认读。 3.提问引导: (1)同学们,狐狸是怎样欺骗老虎的 预设:狐狸骗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做百兽的首领的,为了让老虎相信自己,还带老虎在百兽面前走了一趟。 (2)他为什么要说自己是百兽的首领?小动物们真的害怕狐狸吗?“狐假虎威”中的“假”是什么意思? 4.悟读明理 讨论:生活中你见过“狐假虎威”的现象吗? 5.概括主题: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通过狐狸与老虎的对话及神态描写,揭示借势欺人的虚伪本质,讽刺缺乏真才实学却虚张声势的行为。 6.拓展延伸:积累和动物有关的成语。 猜谜语,激发兴趣 自己借助拼音尝试朗读,并动手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理解故事内容,初步领悟成语寓意。 思考并讨论“生活中你见过“狐假虎威”的现象吗? 设计意图:用谜语激发兴趣,自然引出故事主角,为学习《狐假虎威》做好铺垫。通过课堂互动感悟故事情节,悟读故事含义。 第二节:《日积月累》:传统美德名言 1.朗读名言,理解含义。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和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准。 2.简单了解《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的相关知识。 《论语》记孔子师徒言行,《孟子》传孟子思想,都是教小学生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