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4772

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35116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浙江省,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2025学年第一学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命题学校:余姚市梦麟中学 审题学校:慈溪市浒山中学宁波市柴桥中学 1.答案:B 解析:A.“备受称赞”错误。原文指出《苏东坡辞典》的价值在于“文体革命”和“深度照亮”苏东坡,并未说其 “备受称赞”,文中无此相关信息。C.“足迹仅遍布北宋十八个城市”错误,原文为“在如今的四川眉山…等十八 个城市留下了五百多个纪念性景点”,“十八个城市”是“如今”的纪念地分布,而非苏轼仕———仅遍布”的北宋州 县数量。D.“苏轼视作‘文箴’中‘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一观点”错误。原文为“在《遍地都是苏东坡》 这一章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可知,是蒋蓝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 2.答案:C 解析:C.“在黄州,他的随笔成就最高”错误,原文是“黄州的山水风物,承载了东坡生命的价值旨归。在黄州期 间,他相继完成《书临皋亭》《记游松江》《记游定慧寺》等佳作,其中,峭拔而起的无疑是仅有八十五字的《记承 天寺夜游》。”,不能推出苏轼在黄州时他的随笔成就最高。 3.答案:B 解析:A.表现了等待时的无聊与烦躁;B.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满足以及自得之情;C.变现了乡 村四月农人的忙碌生活:D.表达了对青春消逝的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文中划线句中的“闲”,表达内在的惬意 与舒朗,故选B。 4.答案:①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呢?(点出“这句话”,衔接上文,1分;点出关键词“人 生思想”,引出下文,1分。) ②而是内在的一种惬意舒朗和宁静闲适。(关联词“而是”,1分;表达内心宁静平和,1分。) 5.答案:①儒家思想强调“入世,渴望赏识”。(1分)《赤壁赋》中“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喻君 主或理想,体现苏轼虽遭贬谪仍———尊主泽民”的入世追求:对曹操“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的赞颂,暗含对建功 立业的渴望,契合儒家入世思想。《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其年少有为的艳羡,与自身年老而功业未成的惆怅,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结合两篇课 文举出两个例子,2分,其他例子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②道家思想强家“避世,回归自然”。(1分)《赤壁赋》中“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写归隐生活,“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悟“物与我皆无尽”,“相与枕藉乎舟中”显闲适,均体现道家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 思想。《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末,对“人生如梦”的感慨,“一尊还酹江月”的做法,体现了道家出世,超脱的精 神。(结合两篇课文举出两个例子,2分,其他例子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6.答案:C 解析:C项中“二者均体现了人物对世界或自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精神层面的成长”表述错误。年老侍者对虚无 的认知只是一种静态的浅层认知,在行动上并未破解和成长,未体现“精神成长和成熟”:而《复活》中聂赫留朵夫 的觉醒是从麻木到忏悔再到救赎的动态成长过程,二者本质不同,C项关联分析有误。 7.答案:D 解析:D项中“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直接剖析三位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错误。小说叙事视角为有限视角,仅 聚焦场景中的人物行为,未全知内心,且小说未直接剖析人物内心,而是通过动作、对话、细节暗示心理。 8.答案:①表层叙事:围绕“深夜咖啡馆里老人滞留,侍者间的对话”展开,情节简单,聚焦日常场景;(2分) ②深层主题:通过表层叙事隐藏“战后人类的精神虚无”“个体对尊严与慰藉的渴望”等主题,如老人对“干净明亮” 的执着、年老侍者对虚无的感慨,均未直接点明,需读者从日常场景中挖掘,实现“以小见大”“以浅见深”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