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合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茹志鹃的生平、创作风格及《百合花》的写作背景,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及鉴赏小说的基本角度(主旨、手法、读者阅读感受)。 2.分析 “百合花被”“通讯员”“新媳妇” 等核心意象与人物的象征意义,能准确概括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3.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细节描写(如通讯员枪筒里的野菊花、新媳妇补衣等)对刻画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掌握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4.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纯美情感与人性光辉,感受小说中蕴含的人情美、人性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特征。 2.教学难点 结合写作背景,深入体会小说所表达的主题(战争中的纯美人性、军民鱼水情等)。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师: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往往充满了残酷与冰冷,但也总有一些温暖的瞬间、纯粹的情感,如同黑暗中的微光,照亮人们的心灵。今天,我们要走进当代女作家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去感受战争背景下,一段关于军民之间、普通人之间的纯美故事。这部作品曾受到茅盾先生的高度评价,他说 “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篇小说中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那么,这篇小说究竟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又为何能打动人心呢?让我们一同开启今天的学习。 二、走进作者与写作背景(10 分钟) 1.作者简介:师: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篇小说的作者茹志鹃。请同学们结合 PPT 内容,快速浏览并找出关键信息。(学生浏览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明确: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简单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反映时代本质。主要作品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百合花》等。她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注重探究人物心理以勾画性格、触及精神历史;二是抒情性较强的作品;三是反映革命斗争题材的作品。 2.写作背景:师:了解了作者,我们再来看看《百合花》的写作背景,这对我们理解小说主题至关重要。请同学们阅读 PPT 上的相关内容,思考: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契机是什么?(学生阅读后回答)明确:作者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后不久,其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让她 “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她认为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 “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三、回顾小说相关知识(10 分钟) 师:在深入分析《百合花》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小说的相关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请同学们结合 PPT,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的定义是什么? 2.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3.鉴赏小说的六个角度有哪些? 4.小说阅读的要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明确: 5.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鉴赏小说六角度:主旨、人物、环境、情节、手法、读者阅读感受。 8.小说阅读要点:理清情节、认识人物、分析环境、概括主旨。 四、梳理故事情节(15 分钟)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行文线索(以 “我” 的 “所见所闻” 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概括小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