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601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1471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考试,答案,图片,试题,语文
    2023级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7分) 1 2 6 7 11 12 15 17 21 B D B A B C C D C 主观题(共计123分) (3分) ①如何服务人君;②政不在大夫;③不好犯上者好作乱 (4分) (1)问题:他们掌权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2)理由:问答三一方面“竞争”一方面“根基”两方面分析即可。 5. (6分) ①出自公心,敢于进谏; ②恪守秩序边界,维护“有道”格局; ③以孝悌为起点,延伸社会; ④坚守生命之本,注重修身,充实生命。 8.(4分) ①“疲惫的灰色阉马”与“垂死的蛇”的意象衰弱,暗示生命力的枯竭与挣扎。 ②“山路曲折蜿蜒”和“黏腻温热的晨雾”凸显了行程的艰难,用地理空间的渺茫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迷茫。 ③“苍翠山廓,夸父一般沉默峙立”以宏大的自然景象烘托李善德的渺小,暗示个体在宏大压力下的无力,也体现出了李善德的勇气。 9.(6分)①以“小物”,映射宏大背景。比如“阉马”,作为运输工具,是荔枝转运这一宏大任务中的微小元素,它的疲惫象征着整个转运体系面临的巨大压力。又如“驿站物品”,黄草驿中“家徒四壁”,这些物品的缺失和留存,细节之处展现出驿站的荒废状态,暗示了社会基层的动荡和不稳定。 ②以“小人”,展现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在历史洪流中,李善德无法完全掌控局势,只能尽力去弥补缺口,使读者能够从微观角度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复杂。 ③以“小事”,揭示社会深层问题。如逃驿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驿站人员对繁重徭役和低薪俸的不满,暗示了国家最终的命运走向。 10.(3分)10. BEF 13.(1)(4分)13. (1)马周,被浚仪县令崔贤育羞辱,于是心中感慨激愤,向西前往长安,住在将军常何家中。 (2)(4分)魏征于是下拜说:“我把自身奉献给国家,遵循正道去行事,一定不敢有任何欺骗、辜负(国家或君主)的行为。” 14.(3分)①识才求才。唐太宗通过常何发现了马周,并提拔马周,表明他善于发现人才、提拔人才。 ②善任人才。唐太宗安排李勤镇抚边境,突厥畏惮,表明他善于发现人才的特点,用其所长。 ③爱才敬才。太宗在李勤暴病时,亲自剪须为其和药,表明其对人才真诚相待:唐太宗面对魏征的进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虚心认错,表明他礼贤下士。 16.(6分)相同点:两首诗都通过对榴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榴花美丽姿态的赞美之情。 不同点:张诗写榴花的开放与凋谢全凭自然,不为世间情感所动,暗含对这种自然本真、不被外界干扰的状态的认同,抒发了一种超然物外、淡然自适的情感。金诗写榴花不与明媚春光中的百花争奇斗艳,而愿与残阳一同绽放光彩,暗含一种不媚时、不张扬的品格,寄寓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18.(6分)18. (1)相同点:都运用虚写,贺词结尾回忆妻子挑灯补衣的场景,苏词想象妻子坟前的景象。 (2)不同点:贺词虚实结合,实写孤枕难眠南窗听雨,虚写对妻子的回忆,表达孤寂之感思念之情;苏词以景结情,通过想象妻子坟前景象抒发阴阳两隔、肝肠寸断的悲哀。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6分)①.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 就有道而正焉 ③. 此时相望不相闻 ④. 愿逐月华流照君 ⑤.相看白刃血纷纷 ⑥. 死节从来岂顾勋 20.(4分)①修改:有人立足情绪价值,直言舍不得删除的电子物件,承载着人们的依恋情绪。(“承担”与“情绪”搭配不当,改为“承载”) ③修改:这不难理解:有点价值的信息,尤其是暂时来不及学习的知识,都可能一转眼就消失在数字海洋里,“码住”就保住了主动权。(“有点价值的信息”与“暂时来不及学习的知识”并列不当,用“尤其是”明确递进关系 22.(4分)囤积并非数字时代的新现象 乙:少一分盲从(或“少一分被动”) 23.(60分)2025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君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