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6364

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教案 共2课时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学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1089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4.6.1,2课时,生物学,八年级,人教,学年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1课时) 1.说出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阐述视觉的形成过程。 3.说明近视的成因及预防方法,树立保护视力的健康意识。 眼球的基本结构。 视觉的形成过程。 视觉形成的生理机制。 近视成因的理解及预防措施的实际应用。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展示“失明患者戴奇特眼镜能指向黑白条的交界处”的案例,提问“她是如何做到的呢?这副特制的眼镜模拟了人体的哪些结构?” 【学生活动】观察案例并思考,结合生活经验推测(如可能与眼睛的功能有关)。 【设计意图】用生活化案例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兴趣,自然引出“人体通过感受器感知外界,眼是重要的视觉器官”的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新知探究 一、眼与视觉 【教师活动】展示眼球基本结构和功能示意图,结合图依次讲解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等结构及其作用,类比相机镜头、光圈等辅助理解。 【学生活动】观察示意图,倾听讲解,初步识记眼球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教师活动】让学生做“结构—功能匹配”的练习,PPT呈现打乱选项,让学生动手连线并说明依据,同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参与练习,分析判断,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熟悉了眼球精巧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想一想外界物体的影像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在我们眼中转化为清晰的视觉的呢?这背后藏着一套精密的“视觉形成机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这个奇妙的过程吧! 【教师活动】提问:假如一只黄蜂朝你迎面飞来,你是如何看到它的?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体验思考,对于看到物体的过程,可能会想到光线进入眼睛,在某个部位形成物像。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结合教材中“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习任务二”的第1小题以及“学习任务三”的1~2题。 【学生活动】参与练习,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展示“猫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瞳孔的变化”示意图,布置“观察人眼在明暗环境中瞳孔变化”的实验,讲解步骤,强调实验规范。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习任务三”的第3题,讨论瞳孔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讲解,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直观认识眼球结构,理解结构与功能适应,培养观察、归纳和表达能力。 二、近视及其预防 【教师活动】提问:在生活中,很多人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的情况,这就是近视。近视是如何形成的,又该如何矫正和预防呢? 【教师活动】展示戴近视镜前后眼球的成像情况对比图,讲解近视的成因。 【学生活动】观察对比,理解“晶状体、眼球结构异常与近视关联”,如“晶状体太凸,成像靠前”。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习任务二”的第2小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活动】呈现近视矫正图,结合生活实例说明近视矫正的原理。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理解近视矫正原理,认同“近视可以通过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教师活动】开展“预防近视”讨论活动,给出“读写姿势、用眼时长”等方向,引导学生梳理科学用眼要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汇总预防近视的策略,关注视力健康问题。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回答PPT中的“分析、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中“学习任务三”的4~6题。 【学生活动】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教师活动】展示远视的眼球成像示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眼球前后径、晶状体曲度及成像位置的特点,并完成PPT中表格空白内容。 【设计意图】从生活问题切入,借教材图示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通过讨论和拓展,将知识与健康行为结合,树立健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