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27939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8112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安徽省,历史,答案,扫描,试卷,中考
  • cover
安庆四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度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3.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都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朝遗址"殷"位于今天的() 1.元谋人、蓝田人和郧县人的发掘地点发现有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尖状器和刮削器 A.陕西西安 B.河南安阳 C.河南洛阳 D.河南郑州 据此可知,我们了解古人类的生产状况主要通过() 14.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都是因为统治者对其统治下的人民施以暴政,引起了人民的反抗。从中我 A.考古发掘B.文字记载C.神话传说 D.专家推测 们得到的启示是() 2.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是() A.得民心者得天下,暴君亡国 B.要处理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和县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C.要强化对人民的控制 D.要以严酷的法律治理国家 3.山顶洞人区别于北京人的显著特征是() 15.近期热播电影《封神》反映的史实发生于公元前1046年,用公元纪年法表示为() A,会制造工具B.过群居生活C.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D.会使用火 A.公元前9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4.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哪个现象不是原始农业起源和发展的表现?() C.公元10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A.农作物的栽培B.饲养家畜家禽C.使用磨制石器.D.以采集狩猎为生 16.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需向周天子履行多项义务,其中不包括() 5.在今天,许多家庭喜爱用粟(去皮后一种黄色的小米)熬粥。已知世界上最早吃到这种粟米的是() A.镇守疆土 B.缴纳贡赋 C.监察百官 D.随从作战 A.北京人 B.元谋人 17.我国古代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的说法,这体现了()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A.青铜器适用范围广泛 B.青铜器成权力象征 6.“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同一地方。材料表明原始农业兴起使人类() C.青铜器主要用作食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A.有了审美意识 B.过上群居生活C.开始定居生活D.饲养水平提高 18.《诗经》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 7.考古工作者在良褚遗址发现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据估算,其工程总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这可用 卫国人打败狄人而作,它印证了齐桓公的一政治策略() 于印证良渚古城() A.远交近攻 B.合纵连横 C.“尊王攘夷” D.问鼎中原 A.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B.出现在长江流域 19.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 C.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而朝齐、晋、楚三国国君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8.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而考古学家在河南、陕西等地发现距今约7000-5000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 B.社会和平稳定 年的炭化粟粒和石斧、骨耜等工具。这说明() C.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D.中央集权加强 A.传说完全符合真实历史 B.考古发现能印证传说的合理性 20.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事不断,社会处于动荡状态,下列不属于争霸战争影响的是() C.石斧是传说中炎帝的发明 D.原始农业起源于传说中的炎帝时期 A:巩固了周王室 B.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9.“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C.有利于民族交融 D.给人民带来灾难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21.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发祥地是长江流域 B.创造了众多优秀灿烂的文明成就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