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28973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211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张
记念刘和珍君
,
为了忘却的记念
,
联读
,
教案
,
统编
,
高中
选择性必修中册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联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清写作思路,领会写作意图; 2.把握刘和珍、柔石等青年形象的特点以及鲁迅对他们的情感; 3.赏析鲁迅“说”与“不说”、“忘却”与“记念”背后的矛盾与情感; 4.领会鲁迅对革命和青年学生的观点态度,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赏析鲁迅“说”与“不说”、“忘却”与“记念”背后的矛盾与情感;领会鲁迅对革命和青年学生的观点态度,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歌曲:《铭记》(张杰) “迎着山河遥远的回声,云中,总有一抹红,照见你们勇敢的一生”,这里的“你们”,除了战火中的英雄先烈们,还有执政府屠刀下的刘和珍,还有国民党白色恐怖中的白莽、柔石…… 学校将举办“青春的回响———写给先烈的一封信”主题征文活动。请你作为参与者,在深入学习课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后,选择刘和珍或柔石等一位青年,以当代青年的身份,给他/她写一封回信。这封信需要体现你对他们精神的理解,并告知他们这“人间是否如你所愿”。 二、任务路径 任务一:知人论世,明晰“记念”之由 1.了解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士。后更名周树人,曾在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留学。“鲁迅”系其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采用的笔名,亦为其最广为人知的笔名。鲁迅乃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键参与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的小说创作紧扣当时社会病态的现实,其核心目的是“揭示社会之苦,唤起疗救之意识”。其杂文作品数量庞大,题材多样,形象刻画鲜明,论述辩才犀利,文风亦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在散文领域,鲁迅多以其童年回忆为题材,文笔平实易懂,风格幽默风趣。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的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散文诗集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2.写作背景 《记念刘和珍君》——— 大沽口事件:历史事件发生在1926年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夕,北方地区的政治局势十分紧张。在这一时期,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发生了冲突。由于冯玉祥的军队受到南方革命势力的影响,他决定改称自己的军队为“国民军”,意在响应国民革命的号召。在冲突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系军阀,甚至派军舰进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对此,国民军进行了还击。随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提出抗议,并联合其他列强国家驻北京公使,以维护《辛丑条约》为名,提出了一系列无理条件。同时,这些国家还在天津附近集结军队,准备对中国发起武力进攻。这一事件加剧了中国的政治危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和内部矛盾。 三·一八惨案:三·一八惨案发生于1926年3月18日,这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历史事件。当天,北京的学生、工人和市民在天安门前集会,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在这次集会上,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发表了演讲。会后,大规模的请愿团前往段祺瑞执政府,希望能够向政府表达他们的爱国诉求。然而,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和平请愿的群众开枪,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士兵们随后手持大刀和铁棍对群众进行追杀,造成了极其残忍的屠杀。这场惨案导致了47人死亡,超过200人受伤,其中就包括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 刘和珍(1904—1926.3.18),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她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和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