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命题·取得高分 2025—2026学年上期高2028届第一阶段学业水平评估 语 文 地区:GAQF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次考试范围:必修上册1~4单元。 预祝你们考试成功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 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摘编自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有删减) 材料二: 媒体融合背景下,典型人物通讯作为主流媒体的重要新闻宣传形式和载体,要冲破博人眼球的新媒体产品的重重围堵,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从而实现亮眼、动心、吸引受众、撼动人心的目的,就需要记者用专业能力捕捉挖掘有故事的典型人物,并把握采访和写作两个环节,用讲故事的形式将典型人物的形象传递给受众。 报道典型人物,既要把握人人皆有的共通情感,又要展示其“不凡人性”的光辉之处。建国以来,人物通讯不乏精品力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等。但是,更多的作品常常为了塑造而塑造,缺少了典型人物作为鲜活生命的生动性和立体性,忽略了其做出不平凡事的心理动因,这往往使得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甚微。“永远拥有一颗像儿童一样的好奇心,对事物的发展充满疑问,才能催生探究事物本质的激情。”唯有带着好奇心和新闻敏感性,新闻工作者才能不错过一个个好的新闻素材。 当然,典型人物通讯要想在诸多新媒体产品中获取受众的关注度,并获得预期影响力,就需要记者从采访环节开始,更加用心地做足功课、列好提纲、观察揣摩、层层击破、捕捉被采访者身上的新闻点。每个新闻当事人的身上都会有若干亮点,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应分清主要与次要,矛盾冲突和发展趋向不是刻意求全,只要把典型人物的典型特点和最具新闻价值的闪光点说深说透就行。也就是说,在媒体背景下,对典型人物的采访更要注重深度和细节,“寻找人物自身、人物之间以及人物与环境的对立冲突关系。故事要有情节,情节就需要矛盾冲突,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