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水平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代《韩非子·心度》记载,“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故民朴而禁之以名则治,世知而维之以刑则从。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故圣人之治民也,法与时移而禁与能变。”对材料中蕴含的法治思想,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法律至上,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②加大刑罚力度,通过重刑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③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 ④法治由国情决定,并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相适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中明确规定:“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不均平者,计所侵,坐赃论减三等。”从该规定我们可以看出( ) ①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 ③法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④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5年春节期间,李女士买了《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票(影院未在其购票时明确提示不得退票),在电影未放映前因临时有事要求退票,遭到影院拒绝。李女士遂起诉到人民法院,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认定影院利用格式条款排除消费者权利,经诉讼调解,影院退票。这一案例表明( ) ①法律是体现人民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 ②社会主义法是全体公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③国家高度重视通过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④社会主义法具有社会职能,保护有利于人民的社会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当前,社会在持续进步中既带来了诸多机遇,也伴随着一些挑战,使得社会治理的复杂性日益凸显。我国在立法过程中,积极汲取“德法相济、礼法合治”的古老智慧,将“诚信友善”“敬业奉献”“和谐共生”等传统美德融入现代法律体系,旨在通过法律的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强化道德自觉。这一做法( ) ①依靠舆论的约束力和道德的力量保证人们对法律的遵守 ②强化法律的道德内涵,有助于提升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③将传统美德融入法律,从而使法律具备规范社会行为的功能 ④以法律承载道德理念,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这要求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必须( ) 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②坚持依宪治国,促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③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为依法治理提供法律依据 ④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025年2月25日,依照法定程序新产生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等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活动。上述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 ) ①是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客观要求 ②彰显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③以制度化的方式确保各专委会相关人员依宪履职 ④弘扬了法治精神,有利于激励国家工作人员弘扬宪法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某市出台全国首部“综合查一次”政府规章,整合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