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中年级体育锻炼我能行主题班会设计 【班会背景】 小学中年段学生(34年级)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但部分学生因课业压力或电子产品依赖导致运动量不足。班级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怕累”“怕出汗”的畏难心理,缺乏运动习惯。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趣味活动与心理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运动信心,激发参与热情,培养班级积极运动的氛围。 【班会目标】 1.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了解科学运动的小知识。 2.消除对运动的畏难情绪,体验运动的快乐,增强自我效能感。 3.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形成班级“运动打卡”互助机制。 【班会准备】 1.物资准备: 运动器材:跳绳、软式排球、标志桶、乒乓球与球拍。 道具:运动主题动画短片、心愿树贴纸、运动之星徽章。 课件:包含运动心理学知识漫画(如“运动让大脑更聪明”)。 2.环境布置: 桌椅围成U型,中间留活动区,黑板张贴“运动能量加油站”海报。 3.分组安排: 按异质分组(运动能力不同学生搭配),每组45人,设组长。 【班会过程】 第一环节:动感导入———唤醒运动细胞(10分钟)。 1.趣味调查: 提问互动:“运动时你的表情包是?(选项:开心超人/累趴小狗/纠结小猫)”引发共鸣。 2.动画启示: 播放《运动小将的奇妙冒险》短片(3分钟),展示主角通过坚持运动克服困难的故事。 3.模仿游戏: “运动模仿秀”:教师做动作(如投篮、游泳),学生竞猜并模仿,激活身体。 第二环节:挑战任务———团队协作闯关(15分钟)。 1.关卡1:平衡力大考验。 任务:每组用乒乓球拍托球绕标志桶S形走,球不掉落即过关。 心理学渗透:通过“小步挑战”设计,让学生体验“成功循环”,增强自信。 2.关卡2:创意跳绳赛。 任务:每组合作完成10次创意跳绳(如双人跳、交叉跳),失败需集体鼓励后重试。 班级管理策略:组长负责协调分工,教师强调“进步比完美更重要”。 第三环节:心理剧场———打败“运动小怪兽”(10分钟)。 1.情景剧表演: 学生扮演“怕累怪”“害羞怪”“拖延怪”,用夸张台词展现运动畏难心理。 2.头脑风暴: 分组讨论“打败小怪兽”的方法(如设定小目标、寻找运动伙伴),贴到“能量加油站”。 3.积极暗示练习: 全体学生跟读:“我不怕累,我能坚持!运动让我更强大!”配合肢体动作(握拳、跳跃)。 第四环节:我的运动计划———绘制成长地图(5分钟)。 1.个性化计划表: 发放“运动能量卡”,学生填写一周目标(如每天跳绳5分钟+仰卧起坐10个)。 2.班级互助机制: 组建“运动小分队”,组内成员互相提醒打卡,完成目标可点亮“心愿树”上的运动果实。 五、总结收获与课后延伸。 1.收获分享: 学生用“今天我发现……”句式发言(如“我发现运动时和朋友一起更好玩”)。 2.延伸活动: 21天运动打卡:班级墙设置“运动长征路”,每日打卡积累里程,兑换集体奖励(如户外游戏日)。 亲子运动日:邀请家长周末参与“家庭运动挑战赛”(如亲子跳绳接龙)。 六、班会反思。 1.预设与生成: 是否通过趣味活动降低了学生的心理防御?情景剧环节是否有效引发共鸣? 2.分层设计: 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是否在团队任务中获得支持感?需关注个体差异调整任务难度。 3.长效性检验: 后续通过打卡数据和学生访谈评估行为目标的达成度,优化班级运动激励机制。 设计亮点: 1.融合“游戏化学习”与“社会助长效应”,用团队竞争激发参与动力; 2.运用“具身认知理论”,通过肢体动作强化积极心理暗示; 3.结合“代币制”班级管理,将短期兴趣转化为长期习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