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2508

7《兼爱》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75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兼爱,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
  • cover
第二单元第7课《兼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掌握古汉语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重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墨子的 “兼爱” 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重点、难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墨子 “摩顶放踵利天下” 的精神力量,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与人生价值的审美体验。(难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比较儒家 “仁爱” 与墨家 “兼爱” 思想,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难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教师活动:引入 “墨子号” 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简要介绍其意义和影响。通过现代科技与古代思想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 “墨子号” 量子卫星吗?这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这颗卫星以 “墨子” 命名吗?)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关于 “墨子号” 卫星的问题,并将注意力转向本课学习内容。 (生:老师,我听说过 “墨子号”,但不知道为什么以 “墨子” 命名。是不是因为墨子在科学方面也有贡献?) 【背景介绍】 1.作家简介 墨子,相传原为宋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后长期住在鲁国。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他出身“卑微”,是一个熟悉木工技巧的工匠,后来成为一位博通古代典籍的“士”。在当时“百家争鸣”的人物中,他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 2.文体知识 《墨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墨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在逻辑史上被称为后期墨家逻辑或墨辩逻辑(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体系之一,另两个为古希腊的逻辑体系和佛教中的因明学);其中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特别是天文学、几何光学和静力学。 《墨子》中的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墨子》一书,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 (1)通假字 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例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故不孝不慈亡有:“亡”同“无” ,没有。例句:故不孝不慈亡有,此亦天下之害也。 (2)古今异义 起不相爱 古义:互相亲爱、友好。 今义:互相爱慕。 例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恶施不孝 古义:怎么施行 。 今义:恶劣的行为等 。例句: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恶施不孝? (3)一词多义 焉 焉能治之: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