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二4.1教案(建议课时:一节或一节半)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必修 二《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人分配与社会保障”第一框中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本框所述“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上一框中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一定联系,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好了,“蛋糕做大了”接下来该考虑的就是“如何分蛋糕”也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了。本框内容是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政策层面的具体要求,也是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实践路径。学习本框内容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本框内容为理解下一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提供理论层面的论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高一年级的学生是新一代的 00 后,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对个人收人分配方式和获取方式具有一定的认识,对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有一定的认知兴趣。一方面,学生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素养,且之前学习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知识为本框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的了解主要来自初中教材,知识层面不够广泛和深入。因此,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是有必要的,以便帮助学生顺利参与课堂议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国情,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坚定制度自信。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的内容和意义,阐释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结合生活实际,正确认识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必要性和意义。 结合家庭收入具体情况,了解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懂得劳动者应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3.正确辨析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懂得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4.理解和认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提高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与意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做法 教学难点:区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区分居民收入的途径、区分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第二单元的单元名称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们讲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侧重财富的生产创造,提高效率,做大蛋糕,第四课主要讲述财富如何分配,侧重财富的分配,促进公平,分好蛋糕。第四课包括两框:第一框讲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第二框讲述我国的社会保障。这两框分别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两个角度围绕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今天先来学习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每年毕业季,求职都是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问题。小青和她的朋友们是2024届毕业生,面对求职,她和朋友们各有看法。小青想考个教师编制,成为一名老师;小娜想去私企工作,小孙想回家乡助农,小王想创业当老板。同学们,你们有想过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工作么?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分配方式一不一样呢?社会财富的蛋糕如何分配才能更加公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议题设置 总议题:如何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社会财富的蛋糕 议题一: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议题二: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多样途径?议题三: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完善举措? 议题一:探究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保障?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