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3326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340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甘肃省,学期,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 cover
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进程。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乡村的人口不断减少,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和相对比重越来越低,乡村呈现出某种意义上的人口稀疏化,甚至出现乡村衰落的情况,这是全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一般性规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性规律,同时也要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规律。我们的现代化不能是串联式的现代化,而应是并联式的现代化,其含义是乡村和城市要并列发展,要同步发展,这个同步发展的战略就是城乡融合的战略。 乡村现代化的进程和城乡关系的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人不断地从农村流向城市,特别是受过教育的人,这种现象叫作“智力流失”。通过城乡融合的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要在今天的语境下阻止乡村的衰落,使今天的乡村能够实现现代化,农业能够实现现代化,农民能够实现现代化,培养出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这样的格局不同于西方在乡村衰落之后再通过逆城市化推动乡村发展。 ①如何实现乡村现代化 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如今,人口大量地流向了城市,乡村经济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相对重要性开始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反而变得相当稀缺。为什么呢 因为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导致了城乡关系的变化,城乡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乡村稀缺性的提升,乡村稀缺性的提升导致了乡村相对价值的提升,而乡村相对价值的提升为发展新的乡村提供了新的空间。 今天的乡村振兴不是说大家在城市找不着工作、就不了业,就可以到乡村里找一份工作;不是说让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再去做他们祖祖辈辈做过的事情。今天的乡村振兴第一个概念就是要把乡村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包括公共服务、公共设施各个方面,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要发展新农业,要提升农业整个的产业链的价值。今天的农业是智慧和技术含量很高的农业,我们把它叫作现代农业。回乡和在乡的农民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民,而是由现代知识、现代技术、现代技能武装起来的新型农民;不再仅仅在田里种地,还要经营乡村,把乡村的产品打造成符合市场要求的高品质的商品。今天的乡村呈现出了相对价值不断提升的格局,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到今天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我们鼓励青年人回乡创业,是希望他们看到新的机会,把自己锻炼成新型的中国式现代化人才。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向基层、走向乡村。还有一批留在乡村的青年人,他们这些年轻人已经构成了未来推动乡村振兴的非常重要的力量。 乡村的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乡村的振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我们不可能在有巨大落差的城乡结构的格局之下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焦点问题是怎么能够把农村、农业和农民这“三农”完全转变成“新三农”———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现在不需要所有人都到乡村去,但一定要有一批有理想的、有知识的、有能力的年轻人立志于建设乡村,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