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5140

8.1 功和功率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0873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功率,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功和功率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功和功率是普通高中教科书(2019年人教版)必修二模块在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一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产生活中常见机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义。功和功率是建立功能关系的重要概念,是为了进一步提出“能”这个广泛的概念服务的。功和能有密切联系,做功过程反映了能量的变化过程,因此教材通过节前“问题”引出课题,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功”。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体会负功的含义,通过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通过针对性例题设计,运用矢量知识帮助学生突破“功不是矢量,是标量”这个难点。同时掌握多个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落实本节学习目标,教材在课后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三个习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本节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功的知识,对“功”有一定的认知,知道做功的两要素,会计算力和运动方向一致时功的问题。对标量、矢量及其运算方法,以及矢量的分解也有一定的认识。 能力基础: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有理解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能力,但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较弱。 思维障碍:学生对标量、矢量的分解还不够熟悉,对标量、矢量的认识不到位,难理解为什么功是标量。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功的计算公式;判断力对物体做功的正负。 教学难点:,对正、负功意义的理解;功的标矢性。 四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 (2)科学探究: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3)科学态度:会计算恒力做的功。 (4)科学责任:会计算几个力对物体所作的总功。 五 教学任务分解 任务1: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 任务2:理解正功、负功的物理意义。 任务3:认识功是标量 任务4:掌握多个力总功的计算方法。 六 评价任务设计 回顾初中关于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基本要素,通过生活实例构建模型,结合矢量相关知识,讨论提出推导力做功的思路和方法。回答问题1~5(对应目标1) 根据物理情景科学的构建物理模型并能准确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通过力的作用成效体会正功和负功的物理意义,通过问题4和问题5领会正功和负功与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回答问题1~5(对应目标2) 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计算并讨论,,证明功是标量,加深功是标量的理解。(对应目标3) (4)结合任务三的学习过程,讨论得出多个力所作总功的计算方法。回答任务4中的问题。(对应目标3和目标4) 七 教学活动 引入新课: 通过教材章首语引入本节新课,运用AI视频简单介绍功的起源,并复习功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力做功的两个要素,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就根据功的定义引导得出。根据小游戏的互动(弹簧小飞机),激发学生矛盾思维,为后续做功的一般公式使用条件埋下伏笔。 创设问题情境复习巩固初中已学力做功的条件等知识:1.小熊保持静止的过程(图1)2.小熊水平匀速运动的过程(图2)3.小熊竖直匀速上升的过程(图3)。 问题设计 学习过程 达成素养目标 1.图1、图2、图3几种情况下,竖直方向的拉力对小熊是否做功?2.初中学过的当力和运动方向一致时如何计算力做功多少的? 活动1:回顾初中功的相关知识,完成问题1。活动2:回顾力和运动方向一致时功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物理情景构建出物理模型,加深对做功条件的理解。(物理观念和物理思维)通过复习回顾,加强对力与位移垂直时不做功,力与位移方向一致时功的计算方法的认识。(物理观念) (1)教学建议 弹力小飞机互动环节,让学生自主发现W=FL不能用于计算弹力对飞机所做的功,埋下公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种子。 问题1、2可让学生简单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