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8188

湖南省株洲市南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训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191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阶段性,答案,试题,语文,训练
    株洲市南方中学2026届高三11月15日阶段性检测 语文答案 文言文阅读(一) 【答案】D D项,前者是“招降”的意思,后者是“降生”的意思。A项,叙述正确。B项,前项是“担任”的意思,后者是“演奏”的意思。C项,二者的含义相同,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答案】C C项,前者是介词“跟”,其后省略宾语“之(吴汉)”;后者是动词“结交”“亲附”。A项,前者是介词,其后省略宾语“之”,介宾短语“为之”作“言”的状语;后者是动词“做”的意思,即“您家的媳妇难做”。B项陈述正确。D项,前者是“仓猝、匆忙”的意思,吴汉仓促之间不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质厚少文的性格特点;后者是“随便、乱来”的意思,是刘备指责张飞的话语。 【答案】D D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已经,……之后”的意思。A项,前者动词“表达”,后者名词“有道德、有学问的人”。B项,前者是连词“和”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比得上”的意思。C项,“其后”是一个固定结构,翻译为“这(那)以后”。 【答案】B A项,前者是动词“亲近”的意思,后者是名词“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B项,二者用法相同,都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的意思。C项,前者是状语“在北边”,后者是动词“向东进发”。D项,陈述正确。 【答案】D D项,前者是动词“击鼓”的意思,后者是动词“激荡、掀动”的意思。A项,前者是“派遣”的意思,本句的句式为宾语前置句,即“诸将可使谁者?”后者是连词“假使、如果”的意思。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很少”的意思。后者翻译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C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一州的最高长官。 文言文阅读(二) 【答案】C C项,前者是“忠诚、厚道”的意思;后者是“(疾病)严重、加重”的意思。翻译为“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A项,前者是名词作动词“扎营”,后者是名词“军营”,翻译为“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拿去问问他”。B项前者是“会合”的意思,后者是“环绕”的意思。D项,翻译为“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 【答案】B B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兵器”的意思。前者翻译为“兵器有不锋利的”,后者翻译为“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A项,叙述正确。C项,前者是“完善、修缮”的意思,后者是“保全”的意思,翻译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D项二者都是“不时、时常”的意思。后句翻译为“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答案】B B项,前者是动词“责备”的意思,即“吴汉责备他的妻子说”;后者是名词“责备”的意思,该句翻译为“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A项,前者是“制作”的意思,后者是“发起”的意思,该句翻译为“一个人起来发难(指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就灭亡了”。C项,解说正确。D项,前者是“俸禄”的意思,后者是“恭敬地接受”的意思。 【答案】B A项,二者含义相同,都是副词“只、只是”的意思。B项,前者是“兴建、兴造”的意思;后者是“开始、开端”的意思。C项,前者“建造,兴建”,后者是“演奏”的意思。D项,都是“恭敬、容貌端庄严肃、谦逊有礼”的意思。 【答案】D D项,两者都是“特地”的意思。 【答案】B B项,“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错误。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形容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含褒义。 文言文阅读(三)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因此面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