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5 — 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0月联考 ) 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④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 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 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司马迁《史记》,有删改) 材料二: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日:“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⑤,焉得俭?”“然则管 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⑦,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 而知礼,孰不知礼?” (选自《论语·八佾》,有删改) [注]①公子纠和小白都是齐襄公之弟,齐襄公被杀后,二人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②贾: 坐地交易。③召忽: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死后召忽也自杀。④四维:礼、义、廉、耻。 ⑤三归:有多种说法,常指应缴纳给公家的市租,也指供游赏用的三座高台(诸侯享有)。反站: 堂屋两柱间设土台放置酒器,为诸侯所享有。⑥摄:兼职。⑦塞门:照壁,为天子、诸侯所用。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身A下之B子孙C世禄于D有封邑者E十余世F常G为H名大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之谋也”与“聚族而谋之曰”(《五石之瓠》)中的“谋”词义相同。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与“自见者不明”(《(老子〉四章》)中的“见”词义不同。 C.“仓廪实而知礼节”与《〈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如礼何”中的“而”词义不同。 D.卒,有多个词义,如“士兵”“最终、终于”“死”,在文中词义为“死”。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管仲年轻时常和鲍叔牙交游,管仲家境贫困,经常欺骗鲍叔牙,鲍叔牙并不因此说他什 么。后来鲍叔牙还举荐管仲。 B.管仲说,自己曾为鲍叔牙谋划事情,却使他处境更艰难,不被鲍叔牙认为愚蠢;自己曾经 几次出战几次逃跑,不被鲍叔牙认为胆怯。 C.管仲得到齐桓公重用,鲍叔牙位居管仲之下。但天下人认为,鲍叔牙比管仲更加贤能,齐 桓公成就霸业依靠的是鲍叔牙。 D.管仲做了齐国宰相之后,采取措施来积累财物,富国强兵。他处理政务,善于化祸为福。 他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利弊。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4分) (2)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4分) 14.管仲有“三归”“反站”,齐人与孔子对此分别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5分) 【高二语文第6页(共8页)】2025一2026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二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其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启示是最重要的”于文无据,原文没有指出哪个启示是 最重要的) 2.C(“…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曾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不合文意,应是“能否深刻反省战 争罪责,能否认真吸取历史教训,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因为这不仅关乎历史认知,更关乎现实 格局和地区未来”) 3.①启迪未来②千秋胜负在于理③就是走向新的胜利(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的酌情给分)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昭示,强调 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接续奋斗,推进民族复兴伟业。②材料二侧重阐述日 本应如何对待侵略的历史,正告日本要坚持正确历史观,真正走和平发展道路。(每点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5.①宣示中国捍卫二战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