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39192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3752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古代,战争,地域,文化,演变
  • cover
教学设计 教材课程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程类别:(选择性必修3) 课题名称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授课课型 新授课( √ ) 复习课( ) 习题课( ) 试卷讲评课( ) 课标陈述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教材分析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是统编人教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东西方通过暴力交往,在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交融与发展。本课上承第三单元商路贸易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启近代和现代战争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现实型”转变。在认知能力方面,初中时对本课的知识知有所了解,如亚历山大东征的范围和路线及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但对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带来的文化交融、重构,学生不了解,抽象性知识如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世界等知之不多;在理解能力方面,具备一定的归纳总结和历史分析能力,并未形成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的系统知识。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帮助学生突破。 学习目标 通过教材结合地图等资料学生小组合作了解两次战争有关情况(史料实证、时空观念)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有关问题,理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途径和内容,理解两场战争对文化的交流与交锋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通过视频与文字史料,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深植爱好和平、尊重发展,文化交流的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评价任务 是否达成教学目标;是否突破重难点;是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用及时评价给予学生情绪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时长 新课导入合作探究精讲点拨互动质疑 课前:下发并要求学生完成本课导学案。课中:【导课】情境导入法。通过阿富汗博物馆中阿芙洛狄忒融合了古希腊、埃及风格的雕像,引发学生兴趣,探求文化交融的方式,引出本单元战争与文化的交锋以及本课内容。【学情调查】请同学们拿出导学案,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合作交流】一、远征与沟通探究1:1.请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P61和P64描述两场远征的大致过程。2.说出两场战争分别沟通了哪些文明?二、重构与融合思考:1.亚历山大为何举办这场婚礼? 2.亚历山大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帝国的统治? 公元前324年,波斯帝国的旧都苏萨举集体婚礼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集体婚礼。亚历山大自己迎娶了两位阿契美尼德王室的公主,并把波斯显贵们的千金嫁给了自己的八十名亲信。除此之外,他还承认了约一万名士兵与亚洲女性的婚姻,并赐给他们礼金。亲信们的集体婚礼一直以来被解释为民族融合政策的一环。———【日】森谷公俊《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探究2:头戴法老王冠的托勒密埃及统治者说明了什么?1.巩固了统治。2.希腊文化和埃及文化的共存,西亚、北非文化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3.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4.被征服地区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与交流,促进文学、科学等领域发展思考:请根据地图并结合教材P64和P65描述两场远征的大致过程。说明成吉思汗大交换都交换了什么?影响: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改变了一些地区的文化面貌三、冲突与反抗通过视频和文字史料帮助学生认识到战争带来的危害。材料1: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