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5 朱德的扁担 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人物了解 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砻(Lóng)市,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湖南、江西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 由于湖南、江西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国统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4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 背景介绍 1.生听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圈出课后生字,尝试理解文字在文中的意思。 初读课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刚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生读课文 会师 同志 粉碎 围攻 研究 敬爱 巩固 为实现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特指同一政党的成员 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一处汇合 使彻底失败 包围起来攻击 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尊敬热爱 加强,使坚固 ① ② ③ ④ 朱 德 扁 担 伍 根 据 抽 陡 鞋 疼 敬 朱砂 道德 扁担 扁担 队伍 树根 证据 抽查 陡峭 草鞋 疼痛 敬爱 zhū dé biǎn dàn wǔ gēn jù chōu dǒu xié téng jìng 认识生字 了解词语 同志 红军 敌人 生产 常常 来回 非常 战士 一块儿 白天 tóngzhì hóngjūn dírén shēngchǎn chángcháng láihuí fēicháng zhànshì yīkuàir báitiān 第一自然段 1.寻找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信息 感知课文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时间: 人物: 地点: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1928年 朱德、毛泽东 井冈山 1928年 朱德 毛泽东 井冈山 形势严峻,危险!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第二自然段 1.寻找下山挑粮的原因。 2.为什么路非常难走,大家还要争着去挑粮? 感知课文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刚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 下山挑粮的原因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为什么路非常难走,大家还要争着去? 战士们不惧困难,无私奉献 第三、四自然段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