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0387

【核心素养目标】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1节《《物联网的通信技术》第1课时川教版2024 教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1362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节,2024,教版,课时,《物联网的通信技术,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级上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课题 第1节《物联网的通信技术》第1课时 单元 三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信息意识:能识别物联网通信在智能消防、共享单车等场景中的应用,明确数据传输与指令反馈的核心价值。计算思维:能梳理“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双向通信逻辑,用示意图呈现数据/指令的传输路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案例、绘制通信示意图,探索物联网通信的核心流程,提升协作与可视化表达能力。信息社会责任:认识物联网通信技术在校园安全、生活便捷性等领域的作用,树立技术服务生活、保障安全的责任意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目标:理解物联网双向通信过程(数据上报、指令下达),明确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核心作用。2.能力目标:能结合共享单车案例分析通信流程,独立或合作绘制简单的物联网通信示意图。3.情感目标:感受物联网技术的实用性,激发对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兴趣,增强校园安全防护意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结合生活案例拆解通信过程,借助小组探究强化理解,用课堂展示与点评巩固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生活实践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乐于使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体会信息技术对校园安全、生活便捷性的提升作用,培养主动运用技术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重点 物联网双向通信过程的理解(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应用层→平台层→网络层→感知层)。 难点 将抽象的四层通信模型与实际应用(智能消防、共享单车)对应,准确梳理并绘制通信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1、情景展示同学们,上课啦!先给大家来个“校园紧急现场”模拟:咱们教室突然冒出滚滚浓烟,烟雾传感器“嘀嘀嘀”报警,但此时安保叔叔正在操场巡逻,离教室十万八千里———请问,传感器怎么“喊”安保叔叔来救火?要是火势越来越大,没人能靠近教室,能不能坐在办公室就远程打开灭火喷淋?生:(自由发言,如“用手机发消息”“传感器自动报警”“通过网络控制”)2、揭示课题大家的脑洞都很在线!其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藏在咱们今天要学的物联网通信技术里。就像博士爷爷好奇的那样:“传感器监测到异常,怎么远程报警呢?”这背后藏着物联网的“通信魔法”———数据能自己“跑”去报信,指令能自己“飞”来控设备!今天咱们就一起解锁这个魔法,搞懂物联网到底是怎么“传信递令”的~(板书课题)二、新知学习(一)、(一)物联网的通信过程:双向“信息高速公路”物联网的通信过程一点都不复杂,就像咱们收发快递,既有“寄出去”的流程,也有“收进来”的流程,它是双向的!咱们先结合智能消防系统,拆解这两条“信息高速公路”。第一条路:数据上报路(感知层→应用层)———相当于“传感器报险情”1.感知层“侦察兵”采集数据:教室里的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就像前线侦察兵,一旦发现“烟雾超标”“温度过高”这些异常,立马采集这些关键数据;2.网络层“通信兵”传输数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得靠网络(比如WiFi、5G)这个“通信兵”,把数据传给平台层;3.平台层“指挥中心”处理数据:平台层就像消防指挥中心,收到数据后先存储、分析———哦,是3楼302教室着火了,情况紧急!”;4.应用层“决策者”接收信息:最后指挥中心把处理后的险情信息,传给应用层(比如安保叔叔的手机APP、校园安全中心的大屏幕),安保叔叔就知道“出事了”!第二条路:指令下达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