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0784

26《西门豹治邺》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26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 cover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 梳理西门豹治邺的核心事件,精准概括其惩治恶人、兴修水利的举措,掌握通过具体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2. 思维能力:通过“矛盾聚焦—思辨讨论—角色还原”的环节,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西门豹的多面性,提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 3. 审美创造体会西门豹治理邺县的智慧与担当,理解“刚柔并济”的处事哲学,树立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两大事件,把握西门豹的治理智慧。 难点:辩证分析西门豹“严厉惩治”与“长远谋划”背后的形象多面性,避免人物认知扁平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寻矛盾 1. 提问回顾: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邺县面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困境,西门豹到任后做了哪两件关键事?(学生回答: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2. 抛出矛盾:预习时不少同学说西门豹“很严厉”,但也有人觉得他“很有智慧”。同一个人为何会有不同评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拆事件、品言行、辨形象”,看看西门豹究竟是怎样的人。 (二)析智慧 1. 小组合作:梳理“惩治恶人”的“三步策略” 任务:以4人小组为单位,默读第10-15自然段,梳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圈出体现他言行的关键语句。 预设成果:先以“新娘不漂亮”为由,假意让巫婆去“通报河神”,将其投进漳河;再以“巫婆久不回来”为由,让官绅头子去催促,惩治首恶;最后面对其他官绅的求饶,以“再等一会儿”震慑众人,终止迷信活动。 2. 思辨讨论:“严厉”背后的深层逻辑 议题1:西门豹明明知道“河神娶媳妇”是骗局,为何不直接揭穿,反而“顺着说”?(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避免官绅反抗,又让百姓亲眼看到骗局,比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体现“智慧的刚猛”) 议题2:惩治首恶后,西门豹为何没有继续惩罚其他官绅,而是“放过”他们?(引导学生发现:西门豹的目的是“破除迷信”而非“滥杀”,放过从犯既能震慑众人,又能保留治理县域的基层力量,体现“有度的严厉”) 3. 小结:此环节中,西门豹是“刚猛且智慧、严厉且有度”的治理者,而非单纯“凶狠”的人。 提问:惩治恶人后,西门豹没有停下脚步,他还做了什么?(学生回答:发动百姓开凿渠道,引漳河水灌溉田地) 对比分析: “惩恶”时:西门豹言行果断、语气强硬(如“把她投进漳河去”“叫他去催一催”); “兴利”时:他主动“发动百姓”,关注“田地灌溉”,最终让“邺县年年丰收”(言行围绕“百姓福祉”,体现“柔和的担当”)。 3. 小结:此环节中,西门豹是“务实且担当、心系百姓”的父母官,展现了“刚猛”之外的“柔和与温度”。 (3)品人物 1. 人物形象图谱: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梳理西门豹的多面性,完成填空: 西门豹是一位____的人(预设:刚猛智慧、有度严厉、务实担当、心系百姓),他的“刚”是为了____,“柔”是为了____,核心是____。(答案:破除迷信、惩治恶人;兴修水利、造福百姓;为民治理) (四)角色还原:百姓视角下的西门豹 任务:假如你是当年的邺县百姓,亲眼见证西门豹从“惩治恶人”到“兴修水利”的过程,你会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从“害怕—疑惑—敬佩—感激”的情感变化出发,体会西门豹“刚”为除害、“柔”为利民,两种态度皆为“为民”)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用一段话描写你眼中“多面的西门豹”,至少体现两个不同的侧面,并结合课文事例说明。 2. 拓展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县的其他举措,思考:这些举措又能体现他的哪些特点?下节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多面的治理者 有勇有谋,一心为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