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0843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89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个,豆荚,五粒,教学设计
  • cover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例 一、 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 本设计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立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有效梳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材与单元分析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性极强,学生很感兴趣。本单元是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状态,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目标 1. 语言运用:梳理五粒豆的不同命运轨迹,精准提取关键情节,提升信息筛选与概括能力。 2.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质疑、辩论等方式,探究“价值”的多元定义,培养辩证思维与逻辑表达能力。 3. 审美创造:理解“平凡中的伟大”,树立“从实际出发实现自我价值”的观念,拒绝空想与傲慢。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五粒豆的命运与态度,建立“行为选择—结果—价值”的关联。 难点:辩证分析“远大目标”与“务实行动”的关系,避免非黑即白的价值判断。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昨天咱们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大家还记得它的名字吗?那你们还记得这五粒豆最后都去了那里吗?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它们,一起探讨它们身上的价值。 2.“五粒豆的愿望各不相同,它们的结局却出人意料。今天我们一起剖开这个‘豆荚’,看看藏在命运背后的价值密码。” (二)合作学习 深入探究 活动一: 再读梳理:“命运轨迹”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同桌合作完成表格(教师课件呈现): 豆粒序号 愿望 最终去向 第一粒 环游世界 被鸽子吃掉 第二粒 飞到太阳里 泡在臭水沟里 第三、四粒 飞到很远的地方 被鸽子吃掉 第五粒 随遇而安努力生长 长成植物治愈别人 1、请同学汇报填写结果。 2. 小组核对答案后,教师追问:“这四粒追求“远大目标”的豆子,命运各不相同,尤其是第二粒豆,泡在臭水沟里还觉得自己最了不起。今天我们先聚焦它———这粒泡在臭水沟里的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引发初步思辨。 活动二:初步思辨 1、请大家默读课文中关于第二粒豆的段落,思考2分钟:你觉得它是最了不起的吗?理由是什么?可以在课文中圈画关键句子。(学生默读圈画,教师巡视) 2、全班分享,初步交锋 教师总结:其实“了不起”的标准不止一种,但真正的了不起,往往和“有价值、有意义”分不开。这粒臭水沟里的豆,虽然有坚持的勇气,但它的“了不起”只停留在嘴上,没有实际的价值。那和它形成对比的第五粒豆,又有着怎样的价值呢?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核心辩论———第五粒豆到底有没有价值? 活动三:核心辩论,深化理解 第五粒豆到底有没有价值? 1、同意“第五粒豆有价值”的同学为正方,认为“没有价值”的为反方。 辩论规则:1. 发言举手,不打断他人;2. 观点+课文依据;3. 认真倾听,可回应对方观点。(分别请三位正方选手和三位反方选手上台准备辩论,其他同学作为补充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点拨,升华主题 从第二粒豆的思辨到第五粒豆的辩论,我们发现:真正的了不起,不是自吹自擂,也不是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真正的价值,不在于飞得有多高、走得多远,而在于是否坚守正确的方向,是否能给他人、给世界带来美好与希望。第二粒豆的“了不起”是空洞的,而第五粒豆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它在裂缝中顽强生长,用生命力照亮了小女孩的生活,这才是最珍贵的“了不起”。 - 总结核心观点:价值不在于“目标多宏大”,而在于“行动是否有意义”———前四粒豆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