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促织 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人。 蒲松龄天资聪明,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 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被补上岁贡生。为生活所迫,数年从事幕宾塾师。 “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 ———《与韩刺史概依书》 蒲松龄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志异》,他在书房聊斋内,着手将自己平时创作积累的那些鬼怪故事编纂整理成册。 在他40岁左右时,《聊斋志异》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毕其一生心血而成。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聊斋志异·自序》(节选) 只是半夜子时,夜色昏暗,加上灯光浑浊,灯芯烧尽结成灯花;在萧条冷落的书房里,风声凄厉,冬日的严寒使书桌上的砚墨凝结成冰冻。 我这部书就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积少成多,继刘义庆《幽冥录》之后,我一面喝酒,一面拿笔,终于把我胸中不平之气发泄出来。……知我者,大概在那些魂魄之中。 集腋为裘:比喻积小成大,积少成多。 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指魂魄所在之处,也比喻心灵相通者。 《聊斋志异》故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聂小倩》《连城》。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 二郎神判词:“ 金光盖地,因使阎罗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妄死城中全无旦月。” “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鲁迅) 郭沫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xū]猾黠[huá xiá],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崇尚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进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猛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责求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用尽家产。 朝廷征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请用文中最具代表性的字来概括当时的社会特征 尚,假借为“上”,尊崇 ———《广雅》 君主“尚戏”:不务正业不封顶 媚,说(通“悦”)也 ———《说文解字》 臣下“欲媚”:巴结讨好无下限 吕毖[bì]《明朝小史》: 明朝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使取之江南。价贵至数十金。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一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谓骏马所易,必有异,窃视之。跃出,为鸡啄食。惧,自缢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自经焉。 《促织》故事的现实根据: 清朝康熙、乾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