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1198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复习课件(共19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日期:2025-11-20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635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四,19张,经济,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课件网) 厘清社会财富(国民收入)的分配的基本逻辑 1.谁创造?如何创造? 2.由谁分?分给谁? 3.怎么分? 企业和劳动者创造,通过劳动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由谁分: 初次分配 ———主要是企业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再分配 ——— 国家 (通过财政) ———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分给谁: 分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构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 是一门学问。国家应当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关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次分配 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其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反映了生产资料的产权结构。它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P3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P4 (1)根本因素: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决定 (2)直接因素: 生产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 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决 定 决 定 决 定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由什么决定? 1.按劳分配 性质 基本内容和要求 前提 物质基础 直接原因 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思考:为什么按劳分配既能体现效率又能促进公平? 2.按生产要素分配 (1)理解常见的生产要素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常见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按劳动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的工资、奖金、津贴 按资本要素分配:银行储蓄获取利息收入:购买各种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获取利润、红利、股息以及有价证券买卖等收入 按技术要素分配:包括以专利权的形式获得专利收益和以技术入股的形式获取利润分红两个方面,对于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管理要素分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表现为组织协调和指挥运筹才能。企业管理者的年薪、津贴等 按信息要素分配:信息要素所有者提供信息时则根据该信息对生产经营的贡献来获取回报。 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土地流转收入 按知识要素分配:知识产权产生的收益。 易混区分: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和劳动性收入 (3)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如果不做其他因素考虑,单纯按生产要素分配反而会拉大收入差距。 思考: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高质量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①收入分配角度: 有利于拓展人们的收入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有利于完善分配制度,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发展。 ②资源配置角度: 能激发人们开发和利用数据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推动数据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③高质量发展角度: 有利于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