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1606

8.3法治社会 教案 -2025-2026学年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11-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373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法治,社会,教案,-2025-2026,学年,高中
  • cover
8.3法治社会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统编教材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第三框“法治社会”,在第八课前两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基础上,本课讲解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问题。本课阐明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系统介绍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意义,与前两框一同搭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完整体系,将法治中国建设要求落实到社会中的每个公民身上,进而提升学生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理性认识与情感认同。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要做守法的公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服务社会,承担起青年对社会的责任。但是学生对于法治社会的认识还是零碎的、不系统的,这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法治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阅读分析新闻材料,坚持依法治国,坚信在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实现法治社会; 2.科学精神:明确依法治国,立足我国国情,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3.法治意识:能够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认识建设法治社会意义; 4.公共参与:树立法律的权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法治社会的含义;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教学难点:建设法治社会的措施。 五、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主体和重点,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因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学会遵法用法。 接下来浅浅考一下大家的法律常识,生活中你遇到过下列事情么?你会如何对待?第一,我们去ktv唱歌经常会看到门口有谢绝自带酒水的标识,大家可能都见怪不怪了,但是这种要求合法么 当然不合法,KTV禁止顾客自带酒水属于霸王条款,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是无效的。第二个,劝酒是酒桌上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劝酒也可能涉嫌违法。比如强迫性劝酒如野蛮灌酒,言语要挟、刺激对方诱发对方疾病,或者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导致出事都可能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要随意劝酒;第三,行人在高速公路上被撞伤,谁负责呢?这样的事故其实时常发生,大家可能想那肯定是司机的责任呀,司机要避让行人,但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非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公路。如果机动车正常行驶无违法行为,那么出现事故很可能是行人负全部责任。 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事情,但是了解背后法律知识的人有多少呢?绝大多数人对法律的认知就停留在我不能违反法律,违法要受到处罚,但却对法律知识知之甚少,也很少主动学习。法治中国的建设不光靠国家和政府发力,这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事业。所以法治社会的建设也十分重要。那么什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有何特征?如何建设法治社会?让我们进入本课学习。 议题一:什么是法治社会? 1.内涵与特征:法治社会指法律在全社会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能够依据法律开展、从而实现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法治社会具有三方面的特征,从信法、守法、用法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与内涵相契合。 2.特征:①从信法来看,在法治社会中,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人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卢梭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信仰法律不是出于恐惧法律带来的惩罚,而是我们发自内心地认可法律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②从守法来看,在法治社会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