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4635

6《芣苢》《插秧歌》课件(共3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12525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芣苢》《插秧歌》 历史的回响 劳动的赞歌 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 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 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 颂:宗庙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 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拓展延伸) (1)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①兴 ②比 ③赋  ④比 ⑤兴 一、读准字音。 芣苢 掇 捋 袺 襭 鍪 胛 莳 匝 二、译准字义。 采采芣苢 薄言掇之 兜鍪 唤渠朝餐歇半霎 预习抢答 fú yǐ duō luō jié xié móu jiǎ shì zā 茂盛的样子 拾取,摘取 古代打仗战士所戴的头盔。 他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车前草 采采芣苢。采之,有之,掇之,捋之,袺之,襭之。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duō luō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jié xié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简化版 明快 重章叠句 句式整齐,回环往复;节奏轻快———劳动之乐 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 ———【元】吴师道 文本解读 《芣苢》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全篇共三章相叠,在不同的诗章里“采采芣苢”四字的反复叠用,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 重章叠句 采摘,采得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任务一:动词寻根,场面再现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动作 小篆 含义 展现的劳动场景 采 有 掇 捋 袺 襭 采摘芣苢 越采越快 越采越多 收获满满 采摘 取得,获得 拾取,摘取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提起衣襟兜东西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劳动过程) (劳动欢乐) 从采写到盛,暗合劳动实际操作程序,它取自生活,是不必用意而自工的神来之笔。 ———周啸天《古诗词鉴赏》 芣苢 劳动过程 劳动赞歌 采之 有之 掇 捋 袺 襭 理解诗歌 劳动序幕 劳动收获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dōumóu suō jiǎ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shì chú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