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指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进位加法展开,涵盖9加几、8加几、7加几等的计算。通过“一共有多少瓶水”“一共有多少人”等实际问题情境引入,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凑十法等计算方法。还设置了课堂活动,如摆一摆、拨一拨、对口令等,强化计算技能。同时,包含根据表格找规律、依据情境图提问题并解答等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计算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 (三)学生认知情况 学生已初步认识20以内数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一定数数和简单运算基础。但对于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概念较陌生,理解凑十法等算理存在困难。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需要借助直观操作理解新知识,在问题解决中可能存在信息提取不完整、问题提出不合理等情况。 二、单元目标拟定 1.能理解进位加法算理,熟练掌握9、8、7等加几的计算方法,准确进行口算。 2.能从实际情境中准确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解答,熟练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借助直观模型(小棒、计数器等)探究进位加法算理和算法的过程,提升抽象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课堂活动(摆、拨、对口令等),增强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5.感受进位加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8加几、7加几等进位加法,理解其算理。 2.能从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并解决与进位加法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深入理解进位加法中“满十进一”的原理,灵活运用凑十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com 1.以生活中常见场景,如分水瓶、数人数、摘水果等为背景,呈现进位加法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 2.利用小棒、计数器等直观教具,通过摆、拨等操作过程,将抽象算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等计算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编排摆一摆、拨一拨、对口令、猜卡片等课堂活动,增加学习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提升技能。 4.先从9加几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凑十法,再逐步拓展到8加几、7加几等,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进位加法知识。 5.设置根据表格找规律、依据情境图提问题解答等内容,不仅强化计算能力,还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