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5382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1945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吉林省,11月,答案,试题,地理,期中
  • cover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5月8日,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6月25日完成月壤(带回1935.3g)采样等一系列任务后顺利返回。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事物属于天体的是( ) A.5月3日发射前的探测器 B.6月2日着陆后的探测器 C.5月8日环绕月球的探测器 D.6月25日返回地球的探测器 2.与地球表面土壤相比,月壤形成的环境( ) ①昼夜温差较大 ②昼夜温差较小 ③太阳辐射弱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月壤的分析结果证明月球无生命存在,其主要判断依据是月球( ) A.距太阳太近,没有水 B.距离太阳太远,温度太低 C.没有大气,温度太低 D.没有水,没有大气 距离地面大约2000~3000千米的高空,大气的密度已与星际空间的气体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可看出,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年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 ) A.从高纬向低纬递增 B.从西部向东部递减 C.从赤道向北极递增 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5.据图分析,影响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高低 B.经度位置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6.太阳辐射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能源,以下来源于太阳辐射的能源有( ) ①潮汐能 ②风能 ③水能 ④生物能 ⑤地热能 ⑥核能 ⑦石油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⑦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图中a地层含有笔石化石;b地层含有大量鱼类化石;c地层含有大量两栖类动物化石;d地层含有大量恐龙化石;e地层中发现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下面关于岩层化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层化石可以研究地球历史 B.所有岩石都有化石 C.越古老的岩层,化石越高级 D.同一时代的岩层化石一般不相似 8.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对应正确的是( ) A.a地层—前寒武纪 B.c地层一晚古生代 C.b地层—早古生代 D.d地层—新生代 9.不属于地质年代表划分依据的是( ) A.地层顺序 B.生物演化阶段 C.大气成分 D.岩石年龄 地球各个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四大圈层关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2.强烈的地震可能会诱发火山爆发,火山爆发后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