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孟子》三章 课前预习单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邹人,战国儒家代表,被尊“ ”;《孟子》记录其言行,共七篇,由孟子及其弟子编著。 2.作品简介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 合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章出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出自《公孙丑下》《滕文公下》《告子下》。 其显著特点: ①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②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易懂。 3.背景链接 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统治者“庖(páo)有肥肉,厩(jiù)有肥马”,而人民却“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xù)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的作用,主张施行“仁政”“王道”。孟子的这些言论、活动被记录在《孟子》一书中。 4.文化常识 “大丈夫”指 ; “冠礼”为 ; “仁政”是 。 ◎读准字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夫环而攻之( ) 亲戚畔之( ) 米粟非不多也( ) 《富贵不能淫》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 ) 孙叔敖(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拂士(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1.通假字 亲戚畔之( ) 2.古今异义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 七里之郭(古义: 。今义: 。) 兵革非不坚利也(古义: 。今义: 。) 委而去之(古义: 。今义: 。) 池非不深也(古义: 。今义: 。) 3.一词多义 利 天时不如地利(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 ) 委而去之( ) 城 三里之城( ) 城非不高也( ) 之 三里之城( ) 夫环而攻之( ) 寡助之至( ) 攻亲戚之所畔( ) 4.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5.文言句式 判断句: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 6.成语积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曲高和寡 失道寡助( ) 百依百顺 天下顺之( ) 《富贵不能淫》 ◎梳理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往之女家( ) 2.古今异义 安居而天下熄(古义: 。今义: 。) 子未学礼乎(古义: 。今义: 。) 丈夫之冠也(古义: 。今义: 。) 父命之(古义: 。今义: 。) 与民由之[古义: 。今义: 。]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 。今义: 。) 以顺为正者[古义: 。今义: 。] 3.一词多义 居 安居而天下熄( ) 居天下之广居( ) 之 丈夫之冠也( ) 父命之( ) 往送之门( ) 居天下之广居( ) 道 得道多助( ) 妾妇之道也( ) 独行其道( ) 戒 戒之曰( ) 必敬必戒( ) 得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得志,与民由之( ) 淫 富贵不能淫(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4.词类活用 丈夫之冠也( )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5.文言句式 判断句: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此之谓大丈夫( ) 省略句:居天下之广居[ ] 6.成语积累 威武不屈: 。 贫贱不移: 。 富贵不淫: 。 志得意满 得志,与民由之( ) 言不由衷 与民由之( ) 耳提面命 父命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 困于心,衡于虑( ) 入则无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