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6424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901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训练,专项,阅读,文阅读,现代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榆林秧歌 ①锣鼓唢呐哇哇声,扭起秧歌唱太平,山也舞来水也舞,舞得人寿年也丰。 ②一个地区的文化,归根到底是情感和精神的张扬。如果说榆林信天游放飞的是情感,那么,榆林秧歌便是精神的狂飙。作为文艺发展始祖的秧歌,很早便在榆林生根。榆林秧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般是舞者扮成各种人物,手持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亦歌亦舞的表演。榆林秧歌有大场(俗称大秧歌)和小场(俗称踢场子)之分。大场是大型集体歌舞,可加入高跷、龙灯、竹马、腰鼓等表演技巧,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小场是几个人表演的舞蹈、歌舞和小戏,参加人数为二到八人,成双成对,男持彩扇,女舞彩绸,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 ③榆林秧歌历史悠久。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城乡群众普遍有闹秧歌的习俗。在表演中,演员们双臂连续左右摆动,随着节奏微微摇头摆脑,显得情致盎然,潇洒欢快。榆林秧歌的场子设计主要有:双过街、二龙出水、卷白菜、梅花盛开等。伴奏乐器主要有锣、鼓、镲、唢呐。每年春节期间,在榆林城举行秧歌汇演比赛,参赛最多达40多班,有不少国内外宾客专程来榆林观看、采风。 ④榆林秧歌是一种开放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说榆林秧歌具有开放性,是因为它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毛头柳一样随处都可以生长。院落里、大路间都是秧歌表演的好场所。榆林秧歌的另一个特点是与喜庆结伴而行。每逢春节,榆林大地到处是秧歌的海洋。村邻之间扭起秧歌互访互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元宵之夜,还有举灯、提灯、担灯的彩灯秧歌以及九曲秧歌。 ⑤这时,山在舞动,河在舞动,一切都在舞动,大地便在这情感的舞动中告别今天的欢乐而走向明天的欢乐。 1.读一读,填一填。 ①榆林秧歌有   和   之分。 ②榆林秧歌的伴奏乐器很多,主要有   、   、镲、唢呐。 ③从第④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知道榆林秧歌有着“开放性极强、  ———的特点。 2.读本文,如果带着“榆林秧歌是什么”这一任务阅读,应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如果带着“榆林秧歌的场子设计有哪些”这一任务阅读,应该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短文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请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进行分析。 5.观看过榆林秧歌的震撼表演后,你想向老师申请举办以“你不知道的榆林秧歌”为主题的活动,你该怎样说才能得到老师的支持呢 请写一写。(不少于60字)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博物馆、文化馆,它们承载的作品,传讲的故事都记录着中国的“非遗”文化。 【材料一】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胶东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的重要派别之一,它深深地植根于胶东的乡土,成为胶东百姓庆祝节日时的一种表现。胶东剪纸作品多取材于胶东地方的民俗文化,每一幅作品都与一种民俗事项相联系。人物、动物、草木花卉都可入题,可贵的是它能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谐音、象征等手法,构成寓意性的艺术画面,如《龙凤呈祥》描绘了龙与凤相对飞舞的画面,象征着婚姻的美满□《柿子和如意》描绘了红彤彤的柿子,寓意四时如意 □寄托了胶东人民对好日子的憧憬。 【材料二】先秦时期,虽还未发明剪纸,但古人已开始采用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雕镂技艺与后来的剪纸十分相似。 到了唐代,剪纸艺术取得空前的繁荣,民间还出现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百姓安居乐业,剪纸也寄托了更多精神内涵。 宋代造纸业成熟,民间剪纸的普及和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