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46622

九年级化学上册新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组成 课时作业练习题(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1191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练习题,作业,课时,组成,单元
  • cover
九年级化学上册新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组成》课时作业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像表示的对应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A.工业上分离一定量液态空气,升温获得气体中氧气质量 B.电解水一段时间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利用分解和合成探究水的组成的过程,对形成研究物质组成的思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管a、管b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B.图2中,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出现无色液滴,可知水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两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原子种类均发生改变 D.本探究得出的结论是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3.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 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 4.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过程中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水降温结冰 B.海水晒盐 C.电解水制取H2和O2 D.蒸馏自来水获得蒸馏水 5.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润滑性很好,实验前左右注射器活塞均在0刻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极连接电源负极 B.右侧注射器收集的气体为O2 C.左侧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该实验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为“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请回答下列3个小题。 6.下列自来水生产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静置沉降 B.砂池过滤 C.投药消毒 D.送水到家 7.下列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公共厕所使用节水龙头 B.用淘米后的水浇花 C.给农作物浇水采用喷灌 D.工业污水直接排放 8.用下图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 B.水中加入NaOH作为催化剂 C.a、b 试管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ab 试管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1:2 9.如图是教材中的2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在点燃氢气前需验纯 B.实验②在a、b管上方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8 C.实验①和②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化合反应 D.实验①和②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10.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的火种是用冰透镜采集的,我国古代就有用冰取火的传统,冰是我们城市最具鲜明特色的资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冰是透明的,一定没有杂质 B.水结冰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打磨冰透镜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用冰取火说明冰具有可燃性 二、填空题 11.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点燃氢气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点燃后,烧杯壁上出现 ,说明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生成水。 (2)图2中a管内的气体为 ,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 (3)图3是水分子分解微观示意图,由此可知,水分解过程的微观解释是 。 (4)由图1、图2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12.自然界中的水以多种形态和类型存在,具有复杂的循环过程,并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人类对水的组成认识历史经历了从古代哲学思辨到近代科学实验的漫长过程。 (1)下列净水方法中,采用单一操作净化程度较高的是_____(填序号)。 A.吸附 B.过滤 C.蒸馏 (2)向所取河水中加入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3)沉降、过滤后的河水还会有一些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可利用活性炭的 性进行净化。 通过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4)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5)在如图1所示电解器玻璃管中加满水,通电一段时间后,a管中产生3 mL气体时,b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 mL。 (6)图1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产生的气体,观察到 (填“a”或“b”)管中气体使木条燃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